有心修真_說書會
宗鏡錄說書會-20200918【你的心王選擇聽你現在這個習氣】
(第65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 https://youtu.be/ys8OEDvE0aE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眾生即我,我即眾生】
→【眾生即我,我即眾生】,舉例:【一切都是】【一切即是】,國父不是講【天下為公】,願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養幼有所長,這不就是眾生即我,我即眾生,天下一家的概念,這篇講義【禮運大同篇】我有發
→【眾生即我,我即眾生】其內涵:【一切即是】,孔子以前一直在提倡宣說這樣的思想,最早是孔子,所以他有注釋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的【禮】就是講這個,【禮運大同篇】,孔子以前一直在宣說這樣的思想,他要家天下,以天下為家,但是他後來就碰壁,他在宣說他的思想,他志不在謀取名利權位,他志在宣揚他的理念,有空可以去看《論語別裁》
【你的心王選擇聽你現在這個習氣】
→你要管習氣不管習氣,隨便你,你如果要轉變習氣的話,他沒有一定要你去轉變,你也可以不要轉變習氣,也沒有要或不要破除的問題,就看你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後果而已,菩薩的習氣就是普渡眾生,他要承擔後果啊,大阿羅漢的習氣就是喜歡自了漢,他要自我解脫去,他也要承擔後果啊,他沒有規定你一定要怎樣,你要承擔後果而已
→你做的選擇要承擔後果而已啊,他沒有規定你一定要做出哪一種選擇啦,他沒有規定你一定非選哪個不可他是讓你自己選
→思想跟習氣是另外一回事情,【思想】去作用到你的行為上面叫【習氣】,它沒有作用到行為上面叫【思想】,叫【觀念】
→根深蒂固,堅固形骸,日積月累,堅固妄想多了之後就變【習氣】,就是滾雪球啦,到後來塑形了
→你愛你的【習氣】,所以才不會改啊,妄想不會礙到你,不會妨礙到你啊,可是慢慢的你中招了,你不自覺啊,越滾越大,滾到後來堅定不移,不管是你愛它或是你恨它,它就跟你包覆住了,形成連結鏈,恨或愛都會跟你連結上去,你就糾纏不清,你幹嘛一定要愛或恨啊,愛恨都會讓你跟他產生連結,如果你真的不要你就放下就好了啊,你愛他或恨他都會產生連結
→所以一般人他不太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導致甚麼樣的結果,他的所作所為跟他的言行舉止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習氣】是你愛的,所以累世而來,你自己堅固形骸,堅固妄想,他本來是妄想,你把它累積,日積月累,每輩子包裹纏縛,越來越嚴重啊,不管是恨或愛,所以你就掙脫不了了
→關鍵在你的心,靈魂不是關鍵,關鍵還是你的心念,【你的心念是王者】會決定你要甚麼跟不要甚麼,其實你可以不被它(習氣)左右,但是你這個心的王者選擇被它(習氣)左右,所以,【你的靈魂】就會聽這個王者的命令,【包覆這個習氣】,然後導致【輪迴】,靈魂不是王者,靈魂是副官
→是你這個【心王】在做這個決定,心王一直都可以說不要,一直都任運自在,但【你的心王選擇聽你現在這個習氣】,才會形成你現在的你,你要問你自己啊,你就是那個作主的啊,是你選擇了這樣的啊(你的心王聽現在的你這樣的習氣),【你要問你自己】為什麼這樣,你也可以不要啊,要跟不要【都是你】啦,沒有人可以綁【你】做這個決定,只有你可以做,而且做這個決定也是【你】,你要不要成道也是你,你要不要輪迴也是你,你之所以現在變成現在這個尊容,也是因為自己做的決定,都是你,要神要魔,一念之間
→人的【習氣】,它,習慣性的會讓人選擇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叫習氣,【凡夫的習氣】,所以去看為什麼輪迴就是這樣,他是凡夫嘛,所以他的習氣,根深蒂固就會唆使他下意識的去影響他的當事人去選擇錯誤,所以,這就是【凡夫的輪迴】,啊一個成功的人呢?【他的習氣就是成功】,所以他下意識所做的選擇就是成功,所以成功會帶來成功,凡夫就是會帶來凡夫,就是輪迴,所以一個人越來越凡夫,啊一個人越來越成功,有道的越來越有道,凡夫就越來越凡夫
【觀想】
→思想跟觀想不一樣,觀想它有一個內化的,內在顯示的作用力叫【觀】,【內照】的功夫,那思想不一樣,思想它是存在的,想是粗的,思是細的,它並不需要你【內觀】
→阿彌陀佛因為福報及智慧太大了所以藉由觀想,極樂世界就當下現前
→你們很難去理解福報及智慧很大的時候是怎麼樣,像馬斯克他設計特斯拉的時候,他就畫一畫交給生產線,很快就出來了啊,也算是當下現前啊,你畫了設計圖畫了老半天,然後真的你打電話叫人家來,說要把我的設計圖拿去研究,人家會丟給,你算哪根蔥啊?問題就是你們智慧跟福報不一樣,不等值啊
→(本章文中)(你所假想的東西永遠擺在你觀想的地方,如心中不管走路或做事,這個境界都不會變去,這個才叫做觀),比如說你觀想【白骨觀】,他不是一直都是白骨嘛(上師隨意指著一位學員),啊你說【不淨觀】,你看,他就是不淨啊(上師隨意指著同一位學員),他一直都不淨啊,啊你觀想【金佛觀】,他就是一個金佛啊(上師隨意再指著同一位學員),一直都是啊,哪裡有衝突?沒有衝突啊,不是嗎?是嗎?
→你了悟了,他一直都是啊(上師隨意再指著同一位學員),他不是一直都不淨、一直都有白骨、一直是金佛,眾生都是啊
【妄想】
→思想如果你是沉溺在虛妄不實的這一個層次叫【妄想】,沉溺,思想本身沒有【妄】,沒有【虛妄】,沒有【實】跟【妄】的問題,它就是自然的
→外面也是吵吵鬧鬧,外面天氣變化,啊你就在這邊聊你的,雲淡風輕、倆倆無礙啊,有甚麼會干擾你的嗎?外面狗在叫也不會影響你,可是你了了分明,你知道外面狗在叫,外面車子車水馬龍,這些都不會影響你啊,這有甚麼影響你的
→你覺得狗叫像妄想喔?啊你知道外面車水馬龍叫思想好了,那又怎麼樣?你可以聊你的啊,那都倆倆無礙啊
→你不用破除啊,為什麼要破除?狗在叫你要破除它要幹嘛?車水馬龍你要破除它?你為什麼要破除?狗在叫你要不要破除?不要,啊上課的時候外面車水馬龍,要不要去破除?不要,那你剛剛在問甚麼?
→那有沒有東西要破除?有…,【你的觀念】要破除,【你要破除妄想】這個觀念要破除掉,因為這個觀念就是一個妄想,這叫自己是兇手叫【做自己】啦,你就是那個兇手啦,你這個觀念就是錯誤的
→啊本來就是雲淡風輕、倆倆無礙、各不相妨,為什麼你要去破除它?所以你這個觀念就是錯誤
→所以一般人修行以前修道的他說,師父告訴他說,我們修道人就是要除魔行正道,這就是錯的啊,修行不是為了這個東西,除魔,甚麼是【魔】?甚麼是【邪】?甚麼是【正】?它就是一個對照的東西,修行不是為了這個,這個師父告訴他這個東西,這個師父的觀念就是錯的,所以他第一個要先做掉誰?師父,叫【做師父】,啊你又不能做掉師父,因為欺師滅祖,就不要修就好了,師父一講你就下山了,啊我學成了,我成功的明白師父不如我,他連甚麼是【修道】都不懂,修道不是為了這個
→除了你成道啦,不然你想不通這些的,除非你成道,啊成道就隨你怎麼問你都會回答,都不用準備,啊沒有成道就是,你以為你懂了,啊如果你真的懂了你就成道了,但問題是你還沒有成道,所以【你以為你懂】,就是【妄想】
→你現在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啊,該怎麼想就怎麼想,就這麼簡單啊,你現在在工作嘛,你該有一個企劃案,你就專注在這個企劃案啊,啊你現在恰如其分、為所當為、行所當行、思所當思啊、想所當想、夢所當夢啊就這樣啊,花自開來水自流,這不是很棒嗎?這叫【任運自在】啊,這就是【真道正法】,沒有衝突嘛,你看看
→妄想跟假想,一個是妄的,一個是假的,假的就是練假成真,用修練的方法把它變成真的,啊妄想就妄想啊,妄想也可以等於是假的啦,但是,之所以說它是假的,是因為你想要把它變成真的,所以你會想要把它對立對照分別說定義它是假的,因為你要把它變真的,所以你會先說它是假的,就好像說你在開會上你提出一個問題,就表示說你想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當你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那個問題叫做假的,一種假說,因為你想要把它變成真的,你之所以會提出來,是因為你想要解決,但一般不是在開會提出來的,一般只是生活裡面他所想像的東西,浮誇的或是突然之間冒出來的,但你並沒有想要去解決它,既然沒有想要去解決它,就不會有所謂的想要觀照它、修煉、淬鍊它、改變它的問題,他可以試啦,但沒有意義
→妄想也可以變成是真的,像狄斯奈樂園,只是說你開會的時候把它提出來你就不會叫它是妄想,你會說這是一種假設,我們假設說有狄斯奈樂園這種東西,等你實現的時候,要怎麼實現?美夢成真嘛,所以,它的名詞會變,因為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名詞來述說這樣的概念,會比較好,比較得體,你不會說在開會上人家提出來的時候,(你說)…..虛妄….妄想….,我們在開會耶,我們是好意耶
【練精化炁、練炁化神】
→參考以前講義,
【(五分法身)〔靜、定、慧、解脫、普渡〕】,
【〈無極心鑑六法三要〉】,
【道教金丹大道修行境界表:=(人間苦海真修實證表)】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實→煉實還虛→煉虛合道
→【意動火攻寒】就是說你妄念一動,火就不純淨、不純粹、火力就不足了,比如說你在比賽的時候,你有妄念,你的功力就打折扣,叫火攻寒,你在吃飯你一塊比薩,突然有一個跟你一樣是老饕進來,比薩寒你心也寒,你有一個妄念就有一個妄人,來一個不速之客,那比薩就會要分他,除非說你比薩是葷的,然後來一個和尚,耶OK…OK…OK…那你就不會火攻寒了,心頭火自涼,獨自享用
【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
→以前教【虹光化生】有講,【靈、能、慧】,【精、氣、神】,前面講風日發動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精氣神,以前講虹光化生,【神】再上去就【靈神】,【身心靈】再上去就是靈神的境界,它就可以轉換,以前講義有講過,它就是對照的,【精氣神,身心靈,樂力光】,納因為你修煉到神識這個區塊,你的靈魂可以轉換,轉換包含轉換自己跟轉換外界,所以它就可以【善法現前】,以前講義講過比較專門是虹光化生那個階段
→你智慧跟福報到了你就可以轉換靈魂,就是剛剛我講的特斯拉的例子一樣,馬斯克他就可以轉換,一般人因為他的智慧跟福報不到,他不會轉換啊,他自己畫地自限,那你智慧跟福報到了之後,你不會坐困愁城,你會窮則變、變則通,找出裡面的生路,使善法現前,找到那【遁去的1】【消失的密室】,找到那個活路、找出那個生門,就這個啊【使善法現前】
【心王一直都在啊】
→習氣有可能0,1,∞這三個都是,你要舉例你哪一種習氣,我才可以幫你分門別類是屬於哪一種,關鍵的習氣還沒找到,就無明,無明是那個0,所以還沒找到,1就暫缺,那∞呢?就因為暫缺,所以就∞的暫缺,你要輸入一個,你要報案我才能夠輸入後面的三聯單,執行後面的程序,你要給我一個頭,你要起一個頭啊,頭不一樣,後面執行的結果就不同
→通常你如果輸入的習氣是你最愛跟罩門的話,那就代表那個【1】,那因為你知道1就知道【0】,其它就都是【過程】,所以,你光是【知道你的最愛跟罩門】,你另外2個就可以推出來,這叫【三摩地】,【1,0,∞】都出來了,就三摩地,三摩地【任運自在】之後,你會形成【第一個大圓鏡智】,因為要看你那最愛跟罩門比較偏智慧跟福報哪一種,如果是比較偏智慧,那就是你【內在的大圓鏡智】,那你還要有【外在的大圓鏡智】,那還要能夠任運自在智慧跟福報,把這兩面鏡子能夠駕馭自如的,另外一個【自我的大圓鏡智】,這三個是【真正的三摩地】,然後【把這三個任運自在】,就是【如來】,第四個就是如來,但第四個不是圓
→自我的大圓鏡智也是個圓,所以【一般人找不到自我】啊,因為他對自己的智慧沒有辦法駕馭,對自己的福報外在資糧也無法駕馭,所以他不了解自我,所以【你說我真正要甚麼】是在你不了解自己的智慧,也不了解自己有甚麼樣的資糧的情況下所做出的誤判,【心王】一直都知道,他沒有被左右,是【心王他選擇暫時被左右】
→周潤發可以演賭神,但周潤發不等於賭神,周潤發等於心王,周潤發演的賭神就是暫時演賭神,扮演一個很喜歡賭博的神,叫賭神,他也可以演賭棍啊,他選擇不要演,他是選擇暫時做這個
→你連【心王】跟【妄心】都還搞不太清楚,【真心】跟【妄心】這兩個你不太清楚,你可以聽(上週)禮拜六班的,【真心就是本來的家】,【妄心就是楠梓二姊家】那一段就是在講這個,
(※你從你的家出來,回的家不是你的家,你從台北出來,回的家結果是在楠梓二姊的家,為什麼? 因為離家出走啊,一個叫妄,一個叫真嘛,從妄心要回到真心,他會十八相送,就是真心跟妄心啊,你從真心出,然後躲進妄心,啊然後自己慾望被鉤牽不想回去了,錯把妄心當真心,還想賴著不走)
→那一般人出去就不想回家,回真正的家,外面誘惑大,不是說家不好,是外面誘惑多
→周潤發要演賭神,他要有賭神的靈魂,先把自己陷入那種觀想境界,陷入賭神的狀態啊,所以他是妄心啊,因為他要演賭神,所以要自我催眠,是心王自己選擇的,只是人演了賭神之後,就【忘了自己原本的心王了】,出去了就忘了自己的家在那裡了啦,就這樣子,不想回去了
→【心王一直都在】,不是要找回來,只是【你要了悟】,他一直都在啊,然後【你要做出選擇】,你要被妄心所左右,還是說你是要當那個王不會被妄心所左右,一般人是沒有了悟嘛,他沒有了悟到這個原本的心王,他沒有了悟這一層,他一直被妄心所左右,輾轉輪迴不已,樂在其中,不想真正的出離,不會真正的想啦,他只是想要暫時的躲去另外一個妄心,叫【解脫】叫【大阿羅漢】,或是躲去另外一叫【菩薩】普渡眾生,他就一直躲一直躲,他一直都不了解心王,就是離家太久都忘記自己的家是甚麼樣子,已經忘記了,就這樣子,【如來】就只有【遊戲自在】他不會躲去任何一個,他不會去躲啦,他頂多是假裝他在躲,他是遊戲十方自在,任運自如,他還要躲就不叫如來了
→是你自己決定扮演甚麼角色,心王作的決定,【那你的心王在哪裡?】不知道,所以你是【心亡】,心王本來只是想出去透透氣玩一玩,結果你現在是真的心亡掉了,變成不回家的小孩,亡國奴,就回不了家了啊,太久了太遠了,已經忘了家的存在,忘了家怎麼回去,回不去了啊
當初【心王】只是玩一玩,可以玩啦,可是你們現在把玩當真的啦,玩出感情來了,就認真不回家了,所以你不能說你現在有心王,因為你拿不出來啊,也不知道啊,說不出來啊,形容不出來也不認得,所以現在是心,亡掉的亡,叫亡心奴,那怎麼辦呢?修行啊,修真道正法,信受奉持,信解行證
→【心王一直都在】啦,只是你們不認得,就是你們問我任何問題,【我點出那個真相的時候】,那就是心王,我講出來之後,啊你說那個真相,啊…..原來如此,他一直都在啊,不是一定要透過我啊,你懂嗎?這些真相一直在啊,我只是把它說出來,可是真相一直是這樣子,只是你們一直誤解,不是這樣,你們一直把你們的誤解,你們錯誤的理解或世俗灌輸給你們的觀念、資訊、錯誤的這些訊息,一直認假為真,然後根深蒂固,執著不悔,啊其實就是錯誤的,非常大的錯誤,我只是提出來,我說出來,啊…..對對對,是這樣,可是問題這些一直都是這樣啊,真相一直在,不是我發明,不是我發現,它一直都在啊,我不講還有別人會講,真相一直都在,這些東西,【本來如是】嘛,一直都是如此,只是你們錯解而已,從來沒有想過、從來沒有正視它、從來沒有把它整理好、從來沒有真正的用這個角度去看、從來都不認為
【一切即是.珍惜一切】
→永遠不後悔才是【真心】,人一直從來都不清楚,就茫然做決定,一直都沒有通透就妄下斷論,所以叫莽夫愚夫,沒有通盤,沒有通透,所以要修行啊,修真道正法是用一切的財富換不回來的,因為【永不悔】,其實你真正要的東西你眼中只有它,你去想,你渴慕一個東西很久,不管是你很想去一個聖地,或是你很想要一個禮物,你渴望很久,真的打從心底那時候日思夜思,朝思暮想就是要這個東西的時候,當你拿到或看到或到的那一瞬間,是不是一切都自然不見,所有的觀念都渙然冰釋了,但是,因為那個不久,它只有當下,那所謂的【真心】是【永不悔】,不是只有片刻,不是只有一時,如果你找到的話,你就活在那個裡面了啊,你看耶穌基督他上十字架,他有沒有後悔?
→你有沒有養過寵物?寵物當你訓練牠,坐下、趴下、去撿東西,牠有真的做到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開心,那你會期望說牠會變個天才兒童甚麼都會嗎?不會啊,所以牠瑕不掩瑜,你寫的東西有錯是必然的,但你這樣子你會慢慢知道那個光輝,知道那個真心的點,你看的面會越來越通透,那怎麼會不好,那是好啊,今天一個你喜歡的寵物,牠會趴下、起立、握手、回家,啊你很開心啊,你會不開心嗎?你不要預設立場,你跟那個馬戲團的動物一樣,還會跳火圈,那就太過了,你為什麼把自己比喻成會跳火圈那種,你只要寫的東西言有所物,能夠激勵自己或讓自己感動,不用十全十美啊,為什麼用這樣的標準,你就太高推聖境才會有這種迷失啦,你這樣就不會【一切即是】,你要從一切裡面去找出那個真,【一切裡面有真】,只是一切被蓋住了、被蒙蔽了、被遮掩,但一切裡面有真
→【修行】是推翻一切的過程,在負面表列是推翻一切,正面表列是實現真實的我,你還不想推翻一切,還有想執著,還有想迷惑,還有眷戀,我們宗鏡錄有說到那個和尚丟不下那個金缽啊,就是你還有放不下的,所以你才不願意承擔,你一定有罣礙才不願意承擔
→心王演戲是遊戲神通遊戲自在,他演戲沒有錯啊,只是一般人演戲會入迷,演久了都已經中毒了啊,【找不回自己】,著魔了,卡陰了,太入戲了,找不回自己
→【一切都是】就是【推翻一切】的意思,【真空】就可以說【一切都是】,真空就是一切都是,那你既然一切都是,那就是真空,就是推翻一切
→【珍惜一切】就是【推翻一切】,因為你珍惜你才會推翻,你不珍惜你怎麼會推翻,你不珍惜才會要他回來啦,不珍惜他就放牛吃草了啦
【只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
→心王去【體驗】這個角色是【該】,也叫【因緣】,就是該,所以【無因果】
→心王去【學習】,學習本身就是個錯誤,我講的是【遊戲神通自在】,他沒有學習的概念,而且他不會想要表現好,既然遊戲神通自在任運自在,還要表現好,要給鬼看啊…,還有【我執】啊,有我執才會說表現好不好啦,還有學習,學習才有好壞嘛,啊因為【無我】啊,無一切相,真空自在,啊你要學甚麼?因為【自然】所以會有【該】的這個概念,自然該,該自然,你為什麼該吃飯?因為自然啊
→【業力】只要一念放下,頓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可以超拔啦,業力都是自己歡喜做甘願受的,捨不得離開、放下自我
→坐這個位置(上師)一定要很嚴肅跟你聊天,還道貌岸然、講那些冠冕堂皇、引經據典的,那是一種選擇,啊你也可以很開開心心、可以去嘻笑辱罵、也可以該罵的罵、該說笑話說笑話、該講正經的講正經、該引經據典引經據典,這叫做【該】,不是說你執著一個,你執著一個就是個病,可是你去看道貌岸然,所謂的上課啦、所謂的傳道弘法,他就是一個樣子,他就是執著,你看氣象有固定一個東西嗎?天地萬物自然,他有一個固定的嗎?沒有啊,他活潑嘛
→哈利波特有一集,他說他危機的時候他看到他爸爸出現救了他,因為他有一個錶,時間可以倒轉重新回去,又跟妙麗回到那個場景,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救了自己】,那叫【心王】,【只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只是你忘記了,救你自己的你會給他很多名稱,比如說,心王、真心、妙心、如來、耶和華、上帝、耶穌、瑪麗亞、天上聖母…,其實都是你自己,只是你忘了,你忘了你自己真正的是甚麼樣子,你忘記了,因為你已經習慣假的,習慣假的,慢慢就忘記真的
【聽止、聽觀】
→【聽止、聽觀】就是任運自在,這就是【六成就法】第六個,【無印】就是任運自在
→該怎麼止就怎麼止,該怎麼觀就怎麼觀,就是【聽止、聽觀】啊,你開車的時候,那你突然想到該休息,到休息站裡面休息,這叫【聽止】,那你在開車的時候,你本來要出發往高雄開,突然想到一個觀念,哇…..不行,太久沒回家了,爸爸打電話來問,甚麼時候才要回家?就生出想法要回台北,就下交流道,開回台北,這叫【聽觀】
→一般人不是昏沉就是散亂,你開車想睡覺叫昏沉,開車的時候一直胡思亂想叫散亂,就像我剛剛有講,你昏沉就要去睡覺,就有一個【觀念】你要去休息站睡覺,你很散亂的時候你心要止住啊,你現在該做甚麼?你現在該去哪裡,所以要【止】,要【定止】在一個【正念】裡面,你還在開車不要胡思亂想
→其實你的生命就在告訴你,你該做的是那些事,比如說一個學生,他該念書的時候,可是他唸不好書,那他就該去休息,休息是甚麼意思?休息是換跑道,他可以發展體育、發展技職教育、發展他有興趣的,而不是要死讀書,那一個學生比如說他很多觀念很多想法,所以他要集中在他該發展集中發展的方向,所以為什麼要選科系,避免你會太多你會散亂,一門深入、學而有成、擴而充之,這些都是生活裡面寓教無形,他無形中就告訴你,吾道以一而貫之,同一個概念
→你如果昏沉的時候,你本身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起來,就是你該去休息或者換跑道,那你如果太散亂的時候,你心裏面要【定止】,定止下來你心力要投注在哪裡?其實兩種一種是【太陰】一種是【太陽】,太陰會昏沉,因為你定久了你就會昏沉,是比較陰虛,一種是陽盛,太散亂,其實人這兩種都有啦,太快?或太慢?太疲勞?還是太會胡思亂想?啊你要【對治】就好,這是人兩個都會有,對治就好了
→【散亂】也有等級,一般道門佛門裡面不會講這個東西,因為你講太多反而會有後遺症,所以你看我們一般的生活,不會去宣導說作奸犯科的等級,就負面的東西反而會避開不會去講,不要講太清楚,它有利有弊,【馳覺】也有等級,因為正法有五道門,魔門也有五道門,就是選擇晚上出門,不然你選擇白天出門,可是撐很大的太陽傘,五百萬的那一種,包天包地的那一種,要不然就是戴太陽眼鏡,密實的像蛙鏡那一種,再更深一點的就是把自己雙眼弄瞎,再更深一層的就是根深蒂固就魔心,死都不承認有太陽這件事,死都不相信,這叫五道黑暗之門,修真道正法有五道門,修暗黑版也有五道門,所以修這個層級他們也要付出代價,所以一般不會去講這個,這屬於禁書,禁制的版本,那你去想,魔門會不會把真道正法列為禁制?是啊,所以為什麼他要把【大藏經】鎖起來,所以為什麼修羅界天宮裡面有大藏經,他是把它鎖起來,不是要給修羅界看的,那我們一般在道界宗門裡面有沒有禁書?有啊,但是要鎖碼起來,避免一般人接觸或是修行人看到,會走火入魔
→五濁惡世末法時代主導的是真道正法?還是邪門外道魔法?所以你去注意看,我們現在教育教的就是功利主義,所以你去看時代就知道了,那以前的時代比如說(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雖然只是做做樣子,至少大家知道他有一個仁義道德禮治,有一個倫理在,雖然是做樣子,但至少那個民風、整個社會風氣….,那你看現在的社會國家跟世界氛圍,所以【業力】就這麼大,懂嗎?這叫【因果】,如果大家都表現很好,就算現在是五濁惡世末法時代,他會把他的業力消泯於無形,把他減到最低,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那如果大家反而不反省,不徹底懺悔、檢討改過、悔過,真正的如實奉行真實的真心本心,真心真意的為所當為行所當行,你如果沒有這麼做的話,就會讓原本的惡勢力越來越惡化,才會變本加厲,無以復加,催化加速,好像一個人已經要跳樓了,還拿酒又吸食毒品,又拿菜刀自殘,你又上去火上加油,這就是業力,你就會跟他產生因果,你就隨便他啊,耗耗時間、殺殺時間、演演戲,啊你如果真的要救他,也是會產生因果,要自然啦,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勸醒任何一個人,當你有那種概念那種觀念起來就是【邪見】
→他會醒過來,一定是他自己想要醒,不是你自己勸醒他,但是電影電視演的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一定是主角光環,這就是害死人不償命的東西
→你自己都改變不了,你要改變世界?你自己都沒有了,還想要勸別人不要自殺,勸別人能夠覺醒,你要先醒醒啊,你自己都不醒啊老是勸別人醒過來
→你留也留不住啊,硬留就是執著,不是嗎?你留得住甚麼?青春?小孩子?女兒?生命?你留得住甚麼?留不住要硬留不是執著,這是病態啊,你不用啊,你就珍惜當下就好,你可以珍惜當下啊,你可以不要硬留啊,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該努力的努力,該做的做而已啊
→打坐你氣充滿了就會知道怎麼是空空洞洞的,氣充滿就不會昏沉,所以你打坐昏沉就是錯的,氣充滿是過程,他會靜、定、慧、解脫、普渡,他很自然,他不會一直在充氣,氣充滿也不要執著,所以練氣功的人都是病態,練氣功到後來氣要很滿嘛,問題是【氣】該來則來,該走就走,你自然而然會進階啊,精氣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你氣滿了自然會化神,吃飽了該出去走一走,走一走該回來的要回來,就這樣很自然,花自開來水自流,該怎麼怎麼做,他就很自然會進階嘛,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實、煉實還虛,就很自然而然
------------------------------------------------------------------------------------------------------------------------------------------
※宗鏡錄原文
信行安心者,或欲聞寂定如須彌,不畏八動,即應聽止。
欲聞利觀,破諸煩惱,如日除闇,即應聽觀。
聽觀多,如日燋芽,即應聽止,潤以定水。
或聽定淹久,如芽爛不生,即應聽觀。令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
或時馳覺,一念叵住,即應聽止,以治散心。
或沉昏濛濛坐霧,即當聽觀,破此熟睡;或聽止豁豁,即專聽止;
或聞觀朗朗,即專聽觀。是為自修信行,八番巧安心也。
若法行心轉為信行,信行心轉為法行,皆隨其所宜,巧鑽研之。
自行有三十二,化他亦有三十二,合為六十四安心也。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