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修真_說書會

宗鏡錄說書會-20190419 《 六祖 四大無上功法 》

(第16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Q4yf_fgHpao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你會警覺自己的心性】

→一有不好的念頭起來馬上用佛法來對治,一有好的念頭起來也用佛法來對治,這樣修行不息,你就圓滿了,心就滿足,因為俱足萬有,當下就圓滿

→所謂【用佛法對治】,【大圓鏡智】及【金胎不二】講義有提及,【因=果=過程】【你起心動念】之後【知道因,你看到果】,如果會讓你不好或是不對的,你看到結果或者那會導致你不幸,【當下】就【應該息心除妄想,就放下,就不要】,這樣就對治,念頭起來馬上迎刃而解,【念頭有不對的】,馬上知道結果不對,就【放下念頭就熄滅了】;但,如果是好的念頭,你又想要,你願意付出一切,結果是你也付出一切,結果你也看完了,你也不用做了,你都看到你成功了,你已經得到,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想一想也還好,所以,心想一想無缺,【當下就圓滿】

→一般人還缺【過程】,可是,成道的人沒有缺【過程】,【他當下就結束了】,【當下就俱足萬有】、【當下就能生萬法】、【當下就本自清淨、不動搖】,【因為本不生滅】對成道的人而言,他甚麼都不缺,已經都滿足,甚麼都誘惑不了他

→凡夫聽不下去大道,因為【他心中的無明、塵緣會擾亂他】,讓他算計出來的結果跟真正大道要表達的有落差,

→越覺知的人那個落差會越少,看得到畫面越清楚、解析度越高,好像身歷其境一樣真正有修行品質的,他的覺知度會越高

→【一般的凡夫】你給他大道,在他聽起來就是【很多雜訊、畫面很模糊】,因為【他的七情六慾把他隔離了】,【關鍵的他就聽不到】,你跟他講他也模模糊糊的,【因為他自己把他擋掉了】,他不是真的有心要聽道,就算他聽懂,他也把他弄掉,他把他忘卻,所以,時機還沒有到,不要急,【要先渡好自己,再來渡人】

→所以,對成道的人而言沒有過程,就如六祖慧能,在16年後的他是沒有過程

 

【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跟眾生兩個都有怕的東西,【如來沒有】,【凡夫】【看得到因】,可是因為智慧、歷練、手段都不到,所以【看不到果】,【菩薩】是智慧、歷練、手段都到,但【還缺火侯】,【缺渡眾生的火侯】、渡眾生的手段、歷練、智慧不夠,【他知道結果】,可是,眾生還沒有俱足那個因,眾生還沒有準備好要被渡

→【如來】是隨便【看菩薩跟眾生怎麼玩】,菩薩還沒有成佛也是眾生的一種,菩薩跟眾生去拚一場,非贏即輸,但,【輸、贏是同一件事情】,因為【莊家都贏】,輸、贏是對兩邊的對手,【對莊家而言他沒有輸贏】,【那就是個遊戲】,【真正的莊家不在乎輸贏】,他就是為了好玩,他如果還會在乎輸贏,他就不是真的莊家,因為還會被影響嘛,【真正的莊家是如來】,他不會被影響,他知道這是自然,自然的遊戲,樂在其中,那邊輸? 那邊贏? 這是必然的,他不會被動搖,他知道【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真正的莊家如來是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如如不動

 

【六成就法】

→成功很難,【成功之後還願意放下的更難】,成功不必在己,是六成就法的第六種【成功就是合一】,六成就法【第五印】

→六成就法有六種,本我、全身、不二、幻身印、合一印(就是光明印)、無印,【無印就是放下】

→【示現開悟的覺悟】就是:一個人要覺悟很難,但一個已經覺悟的人假裝還沒覺悟,但一樣把他該辦的,該做的做好,【成功不必在己】,那智慧手段更高明

→如果一開始很認真的【要去證明一件事情】,你就會就【入局】,但,如果一開始是【很自然的心態】,這樣就不會被入局,一般人因為【很在意裡面的得失】,所以,很容易就被入局,所以,【人很容易被牽扯落入輪迴裡面】,那就是被假的東西去玩的,【你】【被你的人生所操縱】,【被你的人生玩了】

→【一個有道的人】,是很自然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無罣無礙、很灑脫,心是很自然的,沒有預設立場的,旁邊的人被他感動就感動,不被他感動,隨便他,他心裏面沒有負擔,他就很自然地揮灑自己而已

→一般人必須有東西吸引他,他很專心去做好,做好後會痛苦,痛苦沒辦法時候,旁邊有貴人指引他,其實你不需要這種東西來證明自己,而他【真能放下】的時候,他才發現說「啊…我解脫了」,【那你一開始不要執著就好了】,那你一開始【不執著你又不甘心】,因為沒辦法證明自己的成功啊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的,一輩子活下來,你想擁有的東西,基本上會努力,不管成敗得失,【到後來你都會一無所有】,那既然如此你一開始那麼在乎在幹嘛,【這是對自己的磨練啊】

 

【圓覺乘】

→圓覺乘就是一個圓,他可以相互對治,像六祖壇經付囑第十所說36對法,任何一圓裡面,有一個因成立就知道果,有道的人過程馬上連出一條線牽起來,這個圓可以不斷的對治36對法,知道因就知道果及過程,然後就放下,惡念也放下、善念也放下,所以,不動亦不動、如如不動也,如來真自在,無罣無礙、遠離恐怖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是真正一個圓,【大圓鏡智】,對對對對對,一切都對,所以,當下即是、當下成就、當下放下,因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一念頓成,這叫圓覺乘就叫大圓鏡智,「一念頓證法界法門」就是圓覺乘、圓覺、圓滿

 

【自己問自己真正要甚麼?】

→如果【你是修行人】,如果你的起心動念的因真的實現了,又如何? 如果這不是你要的,你白白走一遭耶,人生可以再重來嗎?你有幾次機會可以重來?所以不要去浪費時間,你只要【自己問自己真正要甚麼?】,你去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對修行人特別重要

→如果【你不是修行人】,這個問題【自己問自己真正要甚麼?】就不重要,因為你還沒有資格,你的福報跟智慧還沒有資格修行,所以,一點都不重要,你先把你的生活過好就好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真的有心的修行人】,你的福報跟你的資糧夠了,你也真的很有心了,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到底要甚麼?】 如果你真的要這個東西,你為什麼不願意做呢? 你去想有甚麼可以難倒你的? 沒有,【從來只有自己為難自己】,你說想不到、辦不道、做不到、不可能、不會成功…….,找一大堆理由,時間相啦、空間相啦、眾生相啦、人相啦、我相啦…..反正就是告訴自己不能、不能、不能….,其實你都可以,只是你不想,不是真正想,所有的理由不能代替你一句話,就是,「你還不夠有心」

 

【圓覺乘】

→《華嚴經》的核心就是【圓覺乘】,圓覺乘是甚麼? 就是【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甚麼?就是【照一切了了分明、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就是大圓鏡智,【照萬法如鏡、照一切如鏡】

→圓覺乘取決於你境界跟功力有多大就有多大,你的境界小你認為的圓覺就小,一般人他的智慧跟心量都很小,如果【你的境界無限寬廣】、【心量無限寬廣】、【你的功夫、你的歷練、你的手段無限寬廣】,【那你的世界就無限寬廣】,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但問題在於你的心小,【心小無藥醫,因為心小要心藥】,【心藥在哪裡?】 【在你心上】,你的心要願意放下、要願意佈施、要不畏,才能夠真正的

→要了解圓覺乘要先了解三個東西:【0 一 ∞】,就如同剛剛上課舉的公司的例子,【工廠也要懂】、【行銷也要懂】、【決策你也要OK】,這三個配套起來才可以圓滿,三個配起來不一定會圓滿,但圓滿一定有這三個,有三個不一定會圓滿,但是是個方向,一般人對道的理解就只有各執一詞、各偏一見,經、律、論、小乘、中乘抱一個認為這個最好,都很好,但都只有一部分,三個合起來要圓滿,要有圓覺乘的根器,那圓覺乘的根器是甚麼?【真正的普渡心】也就是【真正的菩提心】,需要有五大品質:大慈、大悲、大慧、大空、大愛

→【地藏王的因緣】就是【圓覺乘】

→可以參考南懷瑾老師註解的《圓覺經》

→《圓覺經》的核心就是【圓覺乘】,圓覺乘的【根器是甚麼?】就是【真正的不畏、放下、佈施】

→圓覺乘講的就是【一真法界】

→另一部經《法華經》也是講【圓覺乘】,在講一個圓滿的東西,東西南北都講,在講一個圓,東西南北都圓滿湊起來就是一朵蓮花,就是【圓滿的蓮花叫法華】

→初發心即決定後面的結果,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因為你的【一】決定了,就可以知道你的後面一定成,所以,【一】很難,【一大事因緣】很難,先確定你的一,就可以知道結果,中間的叫過程就成立了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定義【你的一是甚麼】,一般人的理解、經驗所定義出來的世界跟實像落差太大了,所以,他不斷被生命輪迴折磨、考驗,才會【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

→成道的人他掌握實像,他知道那個一,所以他知道結果,對一切了了分明,照萬法如鏡,舉一心為宗,他的心是真心的、因為他的一是真的

→你的一是假的,因為你是假的,身體假、心理狀態是假、你的觀念是假的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這個一是真的,結果就是真的,過程也是真的,真、善、美,美不勝收、暢行無阻、淋漓盡致、無罣無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此法而得三藐三菩提,這個一大事因緣的【一】是真的,是大的,不是小的

 

※參考本講此章為《華嚴經》《圓覺經》的核心

-------------------------------------------------------------------------------------------------------------------------------------------

※宗鏡錄原文

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門,始得見性成佛。

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

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皆平。任無作智,即是佛也。

為一切佛法,應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法皆如是。於一真法界,任法施為,悉皆具足。恆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門法界,理智諸障自無,無別對治。

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

故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

但為自心強生繫著;為多事故,沉潛苦流;故勞聖說種種差別。

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

如此經教,頓示圓乘,人所應堪受。

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究竟流歸、畢居此海。

是故餘教先因後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時。

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

為不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