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修真_說書會

宗鏡錄說書會-20190510【身、心、靈 VS. 8 識 關係圖】

(第18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7e1Dv6xlZBE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戒律】

→戒律基本上是要你【心素】,心要乾淨,你的心就是那個淨土,叫【素心】,所以,孔子叫素王,一般人的心有雜念,越往物質時代越進步、科技文明越進步,人的心越雜、越混亂不堪,所以越來越不順,錯把人為的素當成是素,現在人吃的素都是很複雜,不能油啦、不能高膽固醇啦、那個也不吃、這個也不吃……,那個都不素啦,【素】就是簡單純樸、符合健康的原則,問題是,你也不曉得甚麼是健康,你的健康定義是:白、瘦、高,少油脂,這些跟健康有甚麼關係啊?瘦一定健康嗎?白一定健康嗎?彌勒佛胖就不健康嗎?你定的,一開始出發點就是錯的

 

【靜、定、慧、解脫、普渡】

→怎麼靜?佛教有戒規,道教有道規,每個門派宗教都有個基本的戒律幫助他,容易在這個法門裡面有一席之地先能夠【靜】得下來,如果【你心靜不下來】的話,你後面要成就就難,譬如你找一份工作,你在這個工作你靜不下來,你沒有  辦法在這個工作裡面安穩下來,那你就不能夠有發展啊,你要待久了就是你的,你待不久表示你不適合,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修行他很簡單,但是你要有一些方法

→打坐得到清淨就是靜而已,【靜久了就不動】,【不動久了就開悟得智慧】,久了你會再進階,【掌握核心智慧】之後【能夠全面化】就是【解脫】,那你自我解脫後再全面化、擴大化,【周遭的人也把他擴而充之】,你就是【普渡眾生】,就一步一步【五道關卡】過了你就【成道】

→【修行很簡單的】,只是【方法錯了】、或是【你沒有心】、或【你的塵緣考驗太多】,那你無所適從、或你心猿意馬、一心兩用、三心二意,你就功夫都不到,每次快要好了,你就把他蹉跎掉,搞到一事無成啊

 

【佛法三要義: 0 1 ∞】

→現量就是【0】本源,比量就是【1】,你有比較的原則、規則叫比量,因為比量而起的、推演而開的萬事萬物叫非量,非量就是幻境【∞】,你有【一個因】之後就會【造作一個輪迴】,就會起為非量,起一個輪迴Circle

 →空跟有都還不是真正的證道,【真正的證道】是【一真法界、真空自在】的,真空不是沒有,就好像鏡子跟電視機一樣,都包含三大元素,電視機可以沒有節目、或是你沒打開它的時候像鏡子一樣,他可以空,它也可以造一個東西就【1】它可以演一個節目,它也可以演很多的節目,就是【0 1 ∞】佛法三要義,這也是唯識學的基本三量

 

【三量四分】

→譬如選大學的第幾類組文、法、商這就是三量,在這【立足點】,再來細分你的【體】【用】,因為你選了文之後,你的體要在文科的【本體】,就是有關於文學國學的,文科的【用】呢就是應用文學,選文、法、商後你還要選科系就是體用,但是你有本位主義的分別,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跟證自證分

→【自證分】就是你這個人證道了,但是,大徹大悟跟他後來是兩碼子事,因為一個 大徹大悟的人有可能把事情弄壞,可能一個能力到的人他開創公司,公司會成功跟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沒有絕對的關係,他還要有很多因素,你還要有其他的資源,佛法叫【資糧】,你的【眷屬】不對不配合你,還有你的【方法】不對,叫【方便般若】,或者你自己證道了,你的方法剛好用錯了,但證道的人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永遠失敗,你還可以再下來啊,可能周遭沒有配合

→【證自證分】是你這個人證道了,那你周遭配合也夠、到,譬如像佛祖,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來他轉法輪49年證明他成功,那就是證自證分,證明了成功,那可能佛祖在他生生世世轉世裡面他也有大徹大悟,可是他後來實現了,結果不好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Everything is nothing, You just do yourself

 

【十因四緣】

→【地藏王的因緣】就是【十堂課】,叫【十因】,每個人他根據【金胎兩界十堂課】,你這輩子進行到第幾堂課,第1堂課,第2,3,4,5,6,7,8,9,10每個人不同,這叫十因,這是【大輪迴盤】,那你是修行人,你會選擇你的因緣、你立下的志向、你要走哪一個法門,叫【四緣】,走密乘、走小乘、中乘、大乘,在娑婆世界裏人類的歷史大概就這四種,【密乘】就是秘密傳承,那有比較簡單基礎版的修行,跟世俗比較能夠應用連結生活化的叫【小乘】,那你比較去了解自己的核心,乃至於道的核心,自己的核心跟道的核心都是屬於【中乘】,或者是說在你的世界你自己認為的範圍概念裏面你希望能夠概括,就是【大乘】,中國的儒教比較像大乘,他跟禪宗比較有一體兩面的關係,佛教裏面真正的禪宗比較算是儒家,他是雲遊四海、普渡眾生,可是現在的儒教跟禪宗已經不是真正的儒教及真正的禪宗了

 

【五果】

→參考講義【修行之因地與正果關係圖】,你的【心放在哪個因】,種下這個因就會得那個【結果】

→你的心念念茲在茲都是【貪念肉體、慾望,追逐恩愛貪欲】,那好最好的果報是【神仙】,這是六道輪迴裡面叫好聽的,執著肉體最好的果報,天道,啊最差【地獄】

→那你念茲在茲都是【靈魂、靈光體】,最好最好的果報會是【小阿羅漢、中阿羅漢】那最差它的果報,【地獄】

→如果念茲在茲都是【金光體,啊做好事說好話啦….】最好的果報是【大阿羅漢】,那最壞的果報,【地獄】

→【天地合同】,最好最好的果報,【大菩薩或等覺佛】,那最壞,【地獄】

→那【一真法界】,最好最好是【佛、圓覺佛】,啊最壞,【地獄】

→最好的不一定,但最壞的一樣,地獄,但地獄有不一樣的地獄

 

【心】、【意】、【識】

→一般人不太了解心、意、識的分別,八識的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那【真正的心意識】呢?它有轉變的功能,就是【第七識叫莫那識】,還有它【真正的本體】叫【第八識】

→一般的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表面的造作】叫【思】,【思更細的浮在表面】的叫【想】朝思暮想,早上頭腦清楚叫思,晚上頭腦模糊叫想,所以【想比較表面】,【思比較深沉】,但這些都是【前五識的表面】跟【前五識的深沉】,到達最深沉思的時候,就是到【意】了,那【意】識你掌握了就是你可以變換意識,當你把【意】識這東西可以【空掉的時候】,才可以進入到【第七的莫那識】,那這個境界,我們講,你【掌握意識就是大神仙】,那你可以【變換莫那識就大阿羅漢】,那你【進入到本體了還沒有完全融會貫通,就是菩薩、十地菩薩】,【真正的融會貫通就是等於佛了】

→所以【心、意、識】這三個差別就是從淺到深,那我們意識裡面眼耳鼻舌,眼睛看到一個東西會【起想法】,會想要它或是被它所影響,產生影像產生各種感受,那這種感受會慢慢的【建立一個思想】,朝思暮想慢慢日積月累,思想久了會有【信仰】,信仰久了會有【力量】,產生改變的力量

 

【緣慮心】

→【一般人】都是被肉體的【恩愛貪欲】所左右,所以他想要用這個方法來改變,所以他結果都還是神仙嘛,所以他用這些意識、用想、觀想啦、舌識念啦、看佛像看佛經啦、念咒語啦,用這五識般弄這些作用,其實他一開始種下的因,結果是頂多到神仙,所以都是【緣慮心】,就是他都還被這些東西玩弄

→啊你如果更高一點,他知道我念這些咒語,我是要把自己的靈魂轉化,把自己的靈魂淨化、轉化、昇華、解脫,甚至能夠返本歸源、去蕪存菁,不要被表面上這些恩愛貪欲所左右,他有更核心的東西、更核心的價值、更核心的真諦,他有他的奧秘,你越來越脫胎換骨之後,你的出發點是不同的,那你得到的結果就不同,你就越來越進階

→因不同、果不同

→所以,【法無定法】,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你同樣一個觀想、一個咒語,等覺佛也可以用咒語,一般的邪人來講,他就是想要用這些神仙所傳授的咒語、觀想、方法、法術啦,滿足他肉體七情六慾,追逐恩愛貪欲、一己之私欲,所以他終究【被他表面的意識所左右】

→所以【一般人修行】都在【他的緣慮心打轉】,不會離開他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只是他不知道,他怎麼做都是在自己的意識形態裡面打轉,怎麼樣都沒有離開這個範圍,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離開過【他自己的意識形態、他自己的知見】,都還在【邪知邪見】裡面,所以一般人為什麼沒有辦法唯心所轉,【一切唯心】,【莫那】就是轉換的意思,【可以轉化】,一個人【可以心想事成】,他就是有【莫那識的功能】,他一定是到【阿羅漢的境界】了,莫那就是可以轉化、可以變化,一個人要【修練到第七意識】他可以【心想事成】,他【心念想做這個事情】就【可以成就】,叫轉化,所以,他一定是到阿羅漢,那一般人為什麼不能心想事成呢?因為他沒有到這個境界,所以他處處碰壁、處處窒礙難行、想甚麼就卡甚麼,然後做一做就算勉強快要成功了,也會功虧一簣,也會好事多磨,為什麼?他沒有到這個境界,那大阿羅漢就可以,他就可以轉化,可是還是停留在一個意識形態,就是他喜歡變化,【他沒有回到他本心本性】,他不曉得本心本性是甚麼?【真空緣起】、【真空自在】、【無罣無礙】,既然無罣無礙,你為什麼一定要變化甚麼?一定要做甚麼?你一定要做甚麼那你就是【一種執著】,所以,大阿羅漢還是離不開一種執著,但是那個執著比較大

→修行人應該要【追求本心】、【了知本心】、【證得本心】,本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罣無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既然如此,那我還爭個屁啊,可以你還沒證道啊,你證道才知道原來是個屁啊,你還沒證道,你不能說那是個屁啊

 

【你要先了解,你是甚麼】

→證自證分,念法是【證】自證分

→相分、見分、自證分,然後你要證明這個證分叫【證自證分】

→你是一回事,你證明你人生是對的是另外一回事,一般人他自己還不了解是甚麼,所以他不曉得要怎麼證明,你問他甚麼他一問三不知,因為他不曉得他是甚麼,所以【你要先了解,你是甚麼】

→當你【了解你是甚麼】的時候,你就會【想要證明你是甚麼】,而你證明你真的是個甚麼的時候,你會發現結論就是【你不是甚麼】

  

【朝思暮想】

→早上起來靜坐一如香,不用點香,心就是【心香】先享受這安寧的片刻,自己會澄清滌慮,你的思慮早上起來很自然很活潑去享受……..,為什麼?因為,過了這一刻之後,你會越來越昏沉、無明,所以到晚上你會變很多的妄想,所以叫朝思暮想,所以,你晚上寫很多計畫、很多靈感的人,早上就都會否決掉,除非你要寫情愛小說啦…

→修行人你晚上所想的東西,大部分是錯的,早上所想的東西,錯的機率比較少所以要善用清晨,清晨不是用來打遊戲機的時間、清晨不是用來做早餐、清晨不是用來拖地的、清晨不是用來按鬧鐘的…..

 

【達摩印,以心印心】

→言思道斷,就是你真空緣起的當下

 

【身、心、靈  VS.  8 識  關係圖】

→絕對唯心論,一般人很難理解甚麼叫唯心,很難體驗得到,除非你要真的有成就,才能夠真的領悟這個,先看成道人他怎麼認知的,再來想辦法慢慢修行去證明這一點

→參考講義【身、心、靈  VS.  8 識  關係圖】這張就是在很具體的解釋【8識學】,那【真諦真道】是【大海的話】,我們的【妄心】就像那【水泡】,水泡裡面有【分陰陽】就是顯性的跟隱性的一面,【顯性】的對人來講就是【肉體】,【隱性】的就是你的【靈魂】,在你的肉體叫【身】,你的靈魂簡稱叫【靈】,在你的【身跟靈裡面】其實都有【心】,但是,因為你是大海變化的泡沫,所以他都有大海的成分,【大海的成分】叫【心】,泡泡都有大海的成分,身,比較偏陽面的叫陽儀,靈比較偏陰面的叫陰儀,裡面各自有大海的成分就是【心】,八識裡面【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其實就是泡沫裡面【比較顯性的】,人比較容易被這前五識所左右,那我們比較內在的靈魂方面呢,比較深沉的意識,或者是你根深蒂固想要去變化,你知道這個東西他是可以變化的,他卻變化不了,你【深沉的意識】跟你【更深沉那個可以變化的那個層面】,就是【偏陰面的靈魂面】,身跟靈這兩層不同,就是陰儀跟陽儀,在太極裡面就是這樣的分

→如果泡沫返歸於大海,就是【妄心之外】就是【八識心王】,你這個泡泡以外就是大海,泡泡消失了就【還諸於海】

→【覓心了不可得】,【妄心了不可得】,大海裡面的泡泡不見了,就還諸於大海了,就回歸於八識心王

→道教有它說的方法但比較簡單一點,佛教它有分小乘、中乘、密乘、大乘,說法不太一樣,那在唯識宗它的說法就是以八識來歸類,它把形而下的東西把它具體分類,讓你去了解【形而上的第一義】,這個【心王、本心本性】是甚麼意思,在【楞嚴經】裡面舉例就是用大海,【大海就是心王】,就是【本心本性】

→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大海】,但是你,你不相信你是大海,你反而認為你現在就只是大海的一個泡沫,就是你,某某人,大海可以變化成很多東西啊,它可以水力發電啊、起狂風巨浪、做水資源啊、可以結冰成冰山啊、可以結凍成凍土啊你們偏偏只相信自己只是一滴泡沫,【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心物一元】

→我們講義【因地跟修證的證果關係圖】,你還有物質面,都在第一層而已,第一道門,就是五果裡面的第一果裡,充其量最高最高也不過在第三格裡,因為金光體以後就沒有體了,絕對沒有物,因為靈魂還是有點蛛絲馬跡嘛

→一般人的功力跟境界沒有辦法轉化氣識間,所以他會認為萬物難、做事難,成功難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一起心動念就可以成就一個世界

→你如果【在很高的地位,又能夠了解下面的人】,那你境界不得了,因為你的【因果等於】,【可以苦民所苦,可以體察民意】,你在下面也可以知道上面在想甚麼,這是【因等於果】,這很難,你要功夫到,要成道才可以,你要到很高的境界越高越能夠這樣子,如果你境界越淺薄,你會因果之間越來越多會有【無明】的層層阻隔,所以為什麼要成道、道行要高、境界要高、要證到高的功夫要證到大的道,因為那個阻隔會越來越小,阻隔越來越小就表示你對萬事萬物的真知灼見、還有你對萬事萬物的隔閡跟成功的距離其實很接近,你道行越高你越接近,甚至你就是成功、甚至你可以變化成功、甚至你不僅可以變化成功,你還可以幫助大家成功、教大家如何成功、教大家如何變換成功

→萬事萬物之間的這些因果關係,在永明延壽禪師裡面講是唯識學的根本,你要【了解那個核心】,那【核心中的核心】就是這個【唯心】,因果是唯識的核心,因果的核心是甚麼?【唯心】因為【唯心說:因=果=過程】,因為【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但是,為什麼因果是唯識的核心?為什麼因=果 ?因為一切唯心,因為你還沒有證道,所以你不相信,你還不能夠【心想事成】所以你還不相信,但,如果你可以心想事成,你會發現,【心想本來就事成】

→所以越高的大羅天仙,他的起心動念會【善護念】,因為【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因為他的起心動念就會影響,在上位者,他的一言一行,隨便講個話就會影響底下人的生活作息或牽連到一大堆的因果,對越高的人他講的話會【慎言】【慎因】,他的起心動念初心他會很謹慎,他會了解所有的因果關係,越高的人,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因為他對因果了了分明,越高的境界越是如此,那越小的越不在乎,因為他看不到摸不到體驗不到嘛,隨便講隨便講就好

→所以【因果】是【唯識的核心】,那【因果的核心】就是【唯心】,因為唯心,所以,【因=果=過程】

 

上師隨緣唱葬心……..體驗一下甚麼叫【覓心了不可得】

https://youtu.be/ca7yeaekq1Q

※聽梵唱及說書會都一樣,聽Feel就好了,要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

-------------------------------------------------------------------------------------------------------------------------------------------

※宗鏡錄原文

當下言思道斷,達摩印可。

遂得祖印大行,迄至今日。

云何著於言說,違背自宗?

義學三乘,自有階等。

答:前標宗門中,已唯提大旨。若決定信入,正解無差,則舉一例,諸言思路絕。

竊見今時學者,唯在意思,多著言說。但云心外無法,念念常隨境生;唯知口說於空,步步恆遊有內。

只總舉心之名字,微細行相不知。

若論無量法門,廣說窮劫不盡。今所錄者,為成前義。終無別旨,妄有披陳。

此一心法門,是凡聖之本。若不先明行相,何以深究根原?

故須三量定其是非,真修匪濫;四分成其體用,正理無虧。

然後十因四緣,辯染淨之生處。

三報五果,鑒真俗之所歸。

則能斥小除邪,刳情破執。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