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修真_說書會

宗鏡錄說書會-20191115【五道門】&【梵唱‧莫悲心法

(第35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bb8yEQxNDhg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你能不能真正好好的活著】

→解釋【覺】、【知】並無太大意義,很多佛經有無數的解釋【覺悟】,這也不重要,重要是你要自己領悟,你領悟是甚麼?然後將你的領悟應用在你的人生裡面,還有自己到底要甚麼?你這些能不能如一,能不能真正的真實,【能不能真正好好的活著】,這才是對現代當今的人類有所幫助

 

【為什麼要看佛經經典呢?】

→其實就是要你了解,你就是笨蛋,因為你不認為你是笨蛋

→就是要讓你知道,你還活在幻夢中

→如果你還沒有覺得你活在睡夢中,那還需要繼續看佛經?

→真的覺得你活在幻夢中時,你就不用看佛經

→之所以你還需要修行,就是因為你還活在幻夢中

 

【心經一開始是沒有預設立場的】

→有預設立場我就是要寂滅的滅是病,叫【滅病】,心經一開始是【沒有預設立場的】

→心經一開始就說觀自在菩薩行身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如來跟工具人看起來都是無怨無悔,但,很大差別,【如來沒有目標】,【如來是自然而然】,工具人有【預設立場】

 

【五道門】

           1     2    3     4      5

負面→作、任、止、滅、不著;(五陰魔境)

正面→靜、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住) (普渡)

→這樣只到覺悟,圓覺需要覺悟後繼任一大世界教化圓滿

→一般人修行一直會摸索很多方法,也不曉得從最基本的從心靜,【靜、定、安、慮、得】,可以【自然而然的開啟智慧】

→一般人一開始就錯了,最後一場空,一開始執著一個法去修行,依法修行,這個法就會成為你的罩門,因地而起因地而倒,即使是接近了道,還是要把他放下,如筏喻品,登岸捨舟

→會成功的人,心都很靜

→解脫之後還要普渡成功才可以如來,天下來去自在,無罣無礙

→【五道門是大圓鏡智的基礎】

 

【現代人修道必修的十堂課】

→【預設立場的立願】,【要了願】,就沒有預設立場了

→一般人不曉得甚麼是健康,很簡單,生場大病痊癒後就知道健康

→第一堂課先【知道你的因緣】,經過【周遭所有一切的天時地利人和】,你把他匯聚起來,然後真正有一個很強大的目標要去實現,所以【立下一個志願】,【依此行願】、【證果】,然後【真的了願】,真了願之後就【了無罣礙了】,了無罣礙後就會【普渡分享、傳道】,傳道就會有【道考】,道考之後就會遇到【真正最大的抉擇】,你要【放下更大的】才可以【成就如來】

→有個預設立場沒有不好,他是幫你的

→你【在每一個過程裡面】一定【有一個最放不下的】,你【每輩子都有一個最放不下的】,他【可以幫助你了願】,但是你【突破、放下、解脫、超越】這個【最放不下的】之後,【你就了願了】

→但是,如果你連【這輩子真正罣礙的】【真正的罩門】是甚麼都不知道,表示【你還沒有用心】

→一個階段會有【一個階段的了願】,一個階段會有【一個階段的因】,但是,【這個階段的因】,【你要看破、你要超越、你要解脫、你要放下】,你才可以了願

→如果這個階段【你的因你不知道】,所以【你就不能夠立願】,你立不了願,【你就不能去行】,行不了【就不能證明,就沒有結果】,既然沒有結果,你不能證明,【你怎麼了脫?】

→如果能夠【了願】,你解脫了,再過來【返璞歸真】會進入到另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分享】

→宇宙中一個階段裡面只有6種變化,就會完成了,如果你執意在這6種變化中打轉,你只會在這裏面原地不動或是退步

→除非你蛻變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下一個階段【會有另一個因】,這個【因】就是【你下一個階段的果】

→傳道是因,結果就是成道

→第一階段前面6步驟(1.因緣,2.傾聽,3.願力,4.行願,5證果,6.了願) 

   要懂才可以到下個階段

   第二階段(7.傳道,8.道考,9.捨得,最高是10.如來)

   第三階段最高是圓覺

→所以【你了願之後就不是預設立場】,表示【你放棄了一開始的執著】

  第二階段之後表示一開始的執著已經消滅了,進入到第二階段

→成、住、壞、空,【要成一定要空,要空一定要成,空是成的果,成是空的因】

→你要【修行首先要先會把你的人生過好】,才有資格進階來修行,可是現在修行人是顛倒的,他是因為他的人生過不好才會躲進宗教,希望尋求慰藉,或找到人生另一個出口

→中國古代學佛的一開始都是第一等人,智慧聰明才智都是第一等

→現在修行人不願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不願了解基本的

→十堂課小可以應用到一粒沙子,大可以應用到法界

 

【大圓鏡智】

→每年的【祈福法會】及【茶會】都是在講述【大圓鏡智】

→祈福法會許願,一般人都不知道甚麼是許願,一面寫不夠翻過來再寫,他也不知道甚麼叫願,要慢慢的進階到後來了解甚麼叫願,然後也才由內在及外在的知道自己的因緣,知道自己的因緣之後有個目標,目標去實踐後,才有成果

→然後看他是注重內在還是外在,如果是注重外在,在【心得分享會】分享出來, 可是你分享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正的

→所以,在【茶會會總結】

 

梵唱‧莫悲心法

 

【6 不悔:1海上花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0A1IXB1nJTY

→在唱他的一生,辛酸血淚歷盡滄桑的一生,猛然回首再回首

→【修行是要讓你知道一個境界】,在這境界裡面可以幫助你甚麼,你可以獲得甚麼,【一個境界一個結界】,所以裡面有很多的起承轉合,甚至是要好幾段才成襯托出這一完整的大部曲,好像歌劇一樣

→因為是一部大劇,能量要更澎湃,所以,變化的層次就很大

→本身陽咒陰咒之間的變換,這首歌有很悲慘及璀璨的人生,人生很繁華及最落寞不堪的那面,變化非常大

→海上花已經是隨波逐流了,已經落盡繁華、載浮載沉的飄零,他已經開花了,表示繁華過、綻放過,但現在是漂流

 

【2 傾聽:2一串心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FzhTx5cC7Tk

→一串心只要一顆心,一顆念愛的心

 

【6 不悔:3就值得了愛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D2LlrcwkJ7M

→已經到第三階段了,是真的不悔

→第四首又是另一個開始

 

【6 不悔:5悲歡歲月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g3iO1Ms_ptM

→這首歌是一段一段的回首一生,有時候高興,有時候悲傷,有時候又高興又悲傷,有時候又悲傷又高興,將這些所有的一次表達,這樣的表達就包含所有的起承轉合,甘苦辛酸甜都有

→你去檢視一生的時候,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或其他因素夾雜時,會產生不同的結論

→【梵唱是法界】,法界沒有界線,上要上到九重天,下要下到黃泉,【法界是一切界】,所以梵唱就沒有高音跟低音,沒有天花板跟地板

 

【3 夢想:4我們愛這個錯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zjj-7mrxMVg

→沒有成道的人你選的夢一定會悔恨,夢想會錯

 

【3 夢想:5冥婚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ioj-yjUki-o

→願意跟你的夢想、願望粉身碎骨,就算幻夢我都要實現它,拋頭顱灑熱血,付出生命,夢想錯又何妨

 

【3夢想】→立願

→凡夫還在學習如何立願,還在檢視他的願望是不是對的,能不能了願,若不能了願還要重頭,重新檢視哪一個環節有問題

→我們【人生所有的輪迴都是這樣的】,【看哪一個環節有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基本上輪迴有三大關鍵,o 一 ∞,

  看是【源頭】、還是你的【因緣】、還是你的【行動過程裡面】有甚麼瑕疵,【檢討、化解它、超越它、放下它】,你就成道了

→成道的人願就是願,菩薩就是大願

 

【3 夢想:6不了情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uzfd2NM8LVs

→因為還沒了願,所以忘不了

→才只有夢想而已還沒行動

→如來不會忘不了夢想,因為【如來沒有夢想】,也可以說,所有都是他的夢想,【所有都是夢想的時候,就沒有夢想】,【一切都是道】的人,【一切也沒有道】,這叫【如來】,如來覺得沒有道理就是有道理,有道理就是沒有道理,對如來而言一切都有道理也一切都沒有道理,

   所謂一切都有道理:因為如來可以對所有的東西

                                  點出它裡面的關鍵、裡面的智慧、裡面的法則

   所謂一切都沒道理:因為如來都知道,對他而言

                                  就沒有需要浪費時間、沒有需要太多著墨

                                  沒有需要太過關照它、太多在意它

                                  可以無視它、放下它、超越它                   

→一般人很容易一切都沒有道理

→凡夫說不出萬事萬物的道理,只會說這沒道理,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不成功,為什麼會失敗…..只會怨天尤地、怪東怪西…..

 

【4行動】

行動了為何還會相思?

→因為忘不了你的夢,當然會相思,因為你還沒成功啊

→實現了願之後就不會相思苦了,不會縈繞不已,不會念茲在茲

→要付出行動,真的做到

 

【5 真相大白:2青蚵嫂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K-0rqDQMnvk

→了解真相、返璞歸真,不是像別人講的那樣子

→就像道德經中所講的:眾人已知為美,不是真的美

→世間人崇拜的不一定是真的、不一定是對的、不一定是好的,只是比較多而已,只是一時的,例如:蛋塔效應、甜甜圈效應…,風潮是一時的

→道、真相、真理、真諦、上帝、阿拉、真主、佛、秘密主,這些才是永恆的,永恆的東西不是一時的

→一般人真相大白會有過程,不是一開始就真相大白,慢慢的,慢慢的返璞歸真,由外而內,到後來你真正在乎的是甚麼真相,有些人、世間人在乎的真相還是表相,要慢慢的抽絲剝繭,【真相還有內跟外】

→但,抽絲剝繭到盡頭是:【你到底要甚麼?】,所有的真相的關鍵是:【你真正在乎的是甚麼?】,不是真相是甚麼

→真相到【第6個之後】要【面對真實的自己】,【你到底能不能了願】,【取決於你到底要甚麼】,而跟真相沒有關聯,你連真相都放下了

→所謂的真相不是真的真相,所謂的真相是【你在乎的真相】、【你要的真相】,對你而言那才是真相

→譬如:全世界的人都說天空是藍的,但,你是瞎子,看不到,但你不在乎,證明給你看天空是藍的又怎麼樣,沒有影響,你喜歡你愛啊、你高興啊

 

【君子慎言】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君子會有把握才說,不會輕易誇下海口,不會輕許諾言

→清朝的曾國藩就是從後方觀察選人,看此人…..

 

【6 不悔:2在水一方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https://youtu.be/eOKFN1j9DsY

→命運就是這樣,你要的時候要不到,你不要的時候他就出現

→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要先認知自我,同時要檢視自己的缺點是甚麼

→你【要先了解自己的罩門】,才可以幫助自己反思、推出來、領悟【自己要甚麼?】

→沒有人天生就要被奴役,也沒有人天生就要靠自己

→沒有一定對的,也沒有一定錯的,但你要去檢視、了解優缺點,再過來反思你要甚麼,這樣就不會手足無措,不會人云亦云,譬如排隊效應…..,一下子排長隊、一下子冷掉了,有高點有低點

→不用一窩蜂,要有自己真正的智慧,這智慧是來自對所有的一切真正的了解、融合、用心去整理

→【你所認為的】不一定是真的,【你所被灌輸】【所看到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在股市、在大的市場也是這樣,在道盤也一樣如此

→如果你執著盲目聽信偏聽誤以為這些是真的的下場就是【輪迴】

→你從來沒有想過【你的世界是虛幻的】

→大多數的人就是這樣的,執假為真,認為這個世界是真的,順著這個世界載浮載沉,順著這個世界人云亦云,順著這個世界被操弄,左右了一生,所以,到老會一場空,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你去了解這些之後,【你願不願意醒過來?】,【要怎麼醒過來?】,【醒過來之後要做甚麼?】

→【你可以做主人的時候】你要做甚麼?你把你領悟的道理在你的人生、工作的時候、在任何的時候,都能駕馭自如、都能掌握、都能行雲流水

→反思自己: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真正要這些嗎?你都不會後悔嗎?

→十堂課一層一層1,2,3,4,5,6不悔、了願

→一般人不會思想到那麼高的層次,只會停留在他的層次,他自認為這是真的,他一開始就執著設定這是真的,一窩蜂,為了流行浪費了一生

→有沒有想過,這是夢,這是一時的,一時的是夢幻,永恆的叫真諦

→你的人生一再的被很多人愚弄操弄,受騙上當,不斷的被證明,然後煙消雲散、風平浪靜過後,你又受騙,你的人生就在這樣不斷的輪迴

→所以,為什麼要修行?修行要告訴你,這一切就是夢幻,怎麼去破解的方法,就在修行,真正的【道】會教你,假的道不會知道這是假的,即使假的道知道也不會告訴你怎麼破解,不會教你如何覺醒的方法

→真正的覺醒可以讓你真正的【不悔】,一般的修行不會告訴你,他會讓你後悔為什麼不要浪費在對的事情

→人生應該要浪費在值得浪費生命的上面,你【就值得了愛】

→你看你的前半生值得嗎? 你不值得、有很多的不值得,你這輩子可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嗎? 你做不到啊,你還是覺得哪邊怪

→對,因為【這一切的開始,有問題】 

------------------------------------------------------------------------------------------------------------------------------------------

※宗鏡錄原文

問:何不依自禪宗,躡玄學正路,但一切處無著,放曠任緣,

無作無修,自然合道。何必拘懷局志,徇義迷文,可謂棄靜求喧,厭同好異。

答:近代相承,不看古教,唯專己見,不合圓詮。

或稱悟而意解情傳。

設得定而守愚闇證。

所以後學訛謬,不稟師承,先聖教中,已一一推破。

如云一切處無著者,是以阿難懸知末法,皆墮此愚;於楞嚴會中,示疑起執;無上覺王,以親訶破。

《首楞嚴經》云:「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像,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又所言放曠任緣者,於圓覺中,猶是四病之數。

《圓覺經》云:「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如上所說,不唯作無著、任緣之解,墮於邪觀,乃至起寂然、冥合之心,皆存意地。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