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修真_說書會

網路有聲書-宗鏡錄說書會-20200612【現代人修道必修的十堂課】【梵唱版大圓鏡智

(第54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htXne3OJqAY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該知道的知道】

→能夠體悟【該知道的知道】這句話的道理,叫做修行

→就是因為你不知道才要修行,知道了以後你就不修行,就休息了,叫涅槃嘛,啊你不知道的,所以要【修】要【行】啊

→修行就是為了知道,你知道該怎麼做怎麼做

→可是已經證道的人他沒有啊,你那個【該】就去掉把它踢掉

 

【內律】

→內在的自律,【真空自在‧當下現前】

 

【助人】

→沒有成道以前,所說所想所做都會加自己的妄念,一直到成道了才釋疑

→但,也不是沒有成道以前就不能做,只是沒有成道以前你做只是弊多於利,所以你要扛啊,就這樣而已啊,如果你已經真的打從心裡就是堅定不移,不畏一切、放下一切、佈施一切,你還怕甚麼?

→成道的人做的話,他一定是自然而然,就無罣無礙,心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渡一切苦厄,真實不虛

→那如果你還沒成道的人去做,就是反過來啊,畏渡一切苦呃,虛假不已,有罣有礙,處處皆煩惱,不得解脫,可以做啊,但你要承擔啊

→成道的人去做沒有甚麼弊跟利,就自然而然

 

【觀世音菩薩】

→在梵唱,【六字大明咒源由】裡面有寫,觀世音菩薩祂起心動念動這個念就是個錯,祂還有渡眾生的概念,這是個弊端,【見心苦集】祂起了一個念頭,祂就要承擔那個苦集滅道,但祂是向上的,所以祂的道是佛道

→祂的第一見是邪見、偏見,一定要渡眾生,因為沒有眾生可渡啊,祂還有眾生

 

【觀心反照】

→你還沒成道之前都要觀心反照,才可以讓你更了知自己,更能夠了知你面對的是甚麼,還有更能夠去解決、更能夠超越、也更能夠真正解脫,就像是一種修行附加的東西

→修行的本身不是這個,因為它還是個起心動念

→修行的本身就是【真空自在‧當下現前】,但是它是自然的

→那你還有個念頭,我還要【觀心反照】,這也是一種起心動念,但它是一種正見,這種正見可以幫助你往上,但往上還是一種輪迴,正向輪迴

→修行真正的道,不用,它很自然,它不用觀心反照,山、海、河、鳥、松鼠、熊貓、維尼熊…,它們沒有甚麼叫觀心反照

→那人要啦,因為人都一直往外求,所以為了平衡他的往外求、被外物鉤牽,所以教他一個平衡的方法,一種正見,讓他平衡,是為了幫他平衡

→【觀心反照】跟【觀心內證】兩者不一樣,比如說,【觀心反照】是外勤調內勤,【觀心內證】是別的單位調過來空降,你狀況外的是【觀心內證】,【觀心反照】是你在,只是你看不清楚死角,燈下黑,東西在你身上,你就【觀心反照】,反就是反轉的意思,【觀心內證】是你以為東西在外面,要拿回來,內證就是你在外,所以要內

 

【真正的恭敬心】

→以前教阿彌陀經的時候講過,【真正的恭敬心=深信心十 "至"誠心!】信為功德母,ㄧ般人現在沒有恭敬心,一般人普遍都不信,他是崇拜,但是現在的趨勢崇拜的是物質的科技文明,而不是崇拜宗教

→物質科技文明比較偏物質、身體,那宗教比較偏心理,所以,現在人崇拜物質、身體、外在的,而屏除跟不了解、排斥或漠視,就是不恭敬內在的心靈,這就是果報,因等於果

→你相信你崇拜你追隨,就得到這個果,所以物質科技文明進步,那你漠視這方面(心靈),所以你內在的心靈就會匱乏,這就是果報,因等於果

→所以現代的人都是甚麼病?精神病,心靈空虛出的病,物質太多了,物質太過會生病

 

【現代人修道必修的十堂課】

十堂課(1.因緣2.傾聽3.願力4.行願5.證果 6.了願7.傳道8.道考9.捨得10.如來)

→十堂課,立願、了願、行願,要去走這個遊戲,你有沒有付出一切、不畏一切、放下一切真正走啊,才能夠了你的願,如果你不是真的你就卡關了,你立了願你又不執行,立願就是立了願就一往無前,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才立願

→現代的人立願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立了就是想要後悔想要打折扣,然後過個幾年就甚麼都忘了,現在的人不可信,以前的人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現在的人講話跟風一樣輕,左耳入右耳出,輕許諾言,立了願也不會真正想要執行,隨便講講而已

→十堂課,真的立願、真的執行才能夠真了願,玩弄自己、輕許諾言、不了解然後自己隨隨便便立了願,就永遠不可能了願啊,所以你永遠都不會放過自己,因為你沒有真正了斷自己,你沒有了斷自己就不能做自己,你就蓋不成樂園,你的鬼屋就沒有辦法真正做掉

→一般人就是在玩弄自己,一輩子都在玩弄自己,輕許諾言,做給自己看、做給別人看,欺人、被人欺,重複輪迴,所以永遠無法了願,所以自己對自己越來越後悔,對自己越來越不滿,坐困愁城,這怎麼可能做自己?你永遠做不了自己啦,你只能做成一個虛偽的自己,所以你永遠不可能了願,永遠不會放過自己

【真了願】的人就可以真正放過自己,真正放過自己的人才能夠大膽行出去行道,然後大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的道考、然後面對一切攤在面前又可以佈施一切,就是可以真正捨得,然後連捨得得到的都可以放下,就如來,無罣無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證一切苦厄皆是真空

 

梵唱版大圓鏡智

【2 傾聽:6再見我的愛人 莫悲心法60曲梵唱

→這首歌你去掌握它那個歌魂,可能會比較能夠抓到這首歌真正的感覺,一首歌的旋律裡面有它的靈魂在,這首歌有它律動的靈魂,要搭上那條車,要在這首歌流場的靈魂河流裡,這首歌的河流裡面有那個律動的靈魂,要跟它在一起徜徉在這條河流裡面

→可以練那個陰咒,練到可以跟那個靈魂契入,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獲兩殊勝,這樣子才有辦法契入這首歌的那個歌魂,不然都在岸上而已

→陰咒有歌魂的存在

 

上師示範唱頌這首歌的陰咒….

 

【歌魂】

→有些歌不成歌,要調整才會有歌魂,小調要成歌表示功力越高,大部曲的話就比較明顯

→比如說一齣短劇5分鐘而已,那觀眾覺得有感動或是覺得很好笑,那功力比一部大片還要難,因為表示是濃縮的精華,那一部大片它可以感動你,因為它有很多的時間可以醞釀鋪陳,所以你要會拍出一個短劇真正打動人心的,那個是功力非常深厚

→所以鄧麗君唱很多小調為什麼這麼厲害,除了寫的人很厲害以外,唱的人也很厲害,那如果說像大部曲,有些高潮的時候會打動你,那其它就覺得so so,那不是整體都很優

→能夠傳唱很久都歷經好幾個世代可以傳唱那種歌都是成功的,表示他編寫的功力都很厲害,唱的人有些原唱沒紅,後來的人唱紅了,表示唱的人不對

→一首歌要掌握到那個精髓之後,它的詞、曲、旋律合在一起有到那個標準以上之後,那個歌魂會比較明顯,它會跟它周遭的環境起共鳴

→一首歌你在不同的場合唱會有共鳴,所以我們說常常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修行也是一樣,你在不同的地方你去唱,起不了共鳴,好的歌你在不同的地方唱,起不了共鳴

→好的歌你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地點去唱,就會有天地的共鳴,那如果你對象又對了,就會多添加進來人的共鳴

→所以古代的祭祀都是這樣子,他會天地動容、鬼哭神號、雷雨交加,會起共鳴,那歌曲旋律最早的起源就是這個,那屈原時代九歌就是在寫這個,祭祀的源由就是這個,它有個律動巫式,巫師他們在進行祭典的時候,他們要感應天地達到一個作用力,有個目標,比如說久旱不雨啦、五穀不豐收啦或者是災禍連連、暴雨成災或是地震頻頻….諸如此類,那你要有一個儀式跟天地表達,是不是能夠息偃這個災厄,它會有一個儀式一個祭典,那你要跟天地感應互通嘛,所以你一定要感應到祂,你就要律動到,所以它那個歌會隨著這個律動,慢慢的很自然而然進入那種很深沉的狀態裡面,進入那天地的靈魂裡面,去跟祂Touch到,就很自然會有一首旋律出來,歌是這樣子的

→以前的歌,最傳統的歌,它旋律,你看,歷久不衰的歌都是這樣的,你打從心裡就不會忘記的歌

 

上師示範唱頌陰咒(散塔露琪亞)

上師示範唱頌陰咒(青蚵嫂)

上師示範唱頌陰咒(康定情歌)

 

→一首地方的民謠就會跟這個地方的地脈,天地的靈氣互搭

→每個地方它的地脈,天地它的狀態、它的五行,會有它不同的靈魂,那你要啟動它的靈魂,你的音樂會表現出來,那個律動是久遠的、形長的,就可以打開,所以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歌,它的旋律會變,但萬變不離其中,那原理就是你要掌握它的心,任何一個地方的心,打開那個秘密,人也是啊,你沒有打開那個關鍵點,你怎麼唱都不痛不癢

→你用當地的樂器更可以跟它當地的地脈、跟它周圍的環境起共鳴

→歌詞會再加分,它可以讓那個具象更明顯,就像一部好的電影,已經拍得很好了,可是裡面的翻譯又翻得很好,演員裡面他整個的對白又更能夠加分,但,關鍵是【吾愛其禮、爾愛其羊】,我們要的是那個

→你去聽鄧麗君的歌,普遍性就是有一定的水準,因為她就是很真摯的,很少有歌手這麼真摯的,她的情感就很真摯,你聽她唱歌就是真的,就是真的,一般就是假的,你去聽現在的歌都是假的,就很漂亮啊、很輝麗啦或很非常的古色古香或是非常的大部要氣勢磅礴,就是空空洞洞的,就因為不真嘛,啊因為現在的人也不曉得甚麼是真,鄧麗君她唱的就很真,她個性就這樣,她靈魂就是這樣

→求道是【真空自在‧當下現前】就無我啊,無一切法,完全放下自己所有的一切,你才可以這首歌完全跟它感應,感應道交,你完全沒有自我

→你如果一旦自我的成長到了盡頭之後,自我已經被滿足了願了,就回到十堂課,你這樣就不會再追求自我了,但是你自我還不被滿足,所以你還會不斷的尋求自我,尋尋覓覓,尋求自我的了願,啊如果自我已經被滿足了,你還要追尋自我幹嘛?

→有些人是自我不滿足,可是有更甚於自我的東西,它比自我更重要,他又有另外這個無窮(∞),自我成長就像是(1),剛剛我所講的道理是(0),ㄧ般人當然都會先去追逐這個無窮(∞),名、利、情、愛、慾,追逐覺得心滿意足了,關鍵又會回到自我成長,自我成長又要到頂了願了,才知道原來自我沒那麼重要

→所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都很難,但也很簡單啊,就是不會離開那8個字【真空自在‧當下現前】,但那8個字你不是一開始你就會心甘情願去踩到這8個字上面,因為真空第一個字你就踩不進去了,因為你真不了,你是假的,你連假的都不知道,一般人都在無窮(∞)裡面,虛假的夢幻人生裡面,他連自己是假的都不知道,也不願意相信,就算人家跟他講也不願意相信,然後踩久了以後,殊途同歸,他終究要滿足自我,那滿足自我就要慢慢自我成長跟自我的了願,那你真的了願之後才會解脫,解脫之後才會心甘情願去踩道,真正去傳道,然後道考、捨得、放下,踩進去這個【真空自在‧當下現前】,就一層一層

--------------------------------------------------------------------------------------------------------------------------------------------------------------------------------------------------

宗鏡錄原文

六、名利坐禪,如扇提羅死墮地獄。

七、設證得,即墮長壽天難。

八、如水乳禪,教授學徒,紹三塗種子。

九、四眾不霑真法之潤,轉就澆漓。

十、非止不能光顯三寶,亦乃破佛法也。

 

律師十過者:

一、但執外律,不識內戒,故被淨名訶。

二、執律名相諍計是非,不識見心苦集。

三、秉戒定慧相資方能進道;但律不慧不禪,何能進道?

四、弘在名譽,志不存道,果在三塗。

五、不遵遺囑,不依念處修道,不依木叉而住。

六、執律方便小教以為正理,而障大道。

七、師師執律不同,弘則多加水乳。

八、不依聖教傳授,誤累後生。

九、四眾不霑真法之潤,轉就澆漓。

十、非止不能光顯三寶,亦乃破佛法也。

 

如《大智度論》云:「菩薩摩訶薩,若欲不空食國中之施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又《寶梁經》云:「若學大乘佛法者,受施主摶食,如須彌山,受施主衣,可敷大地。如不學者,若未墮僧數,十方無唾地處。」

 《維摩經》亦云:「敬學如師,纔起學心,便有為人天之分。」或聞宗鏡一句,定成佛無疑。

 故《法華經》云:「若有聞是法,無一不成佛;唯除未聞者,盲冥不信人。」若已聞者,皆是曩因,既受衣珠,曾親佛會,不可放逸,須志披尋。忽遇緣差,空無所得。

 所以《瑜伽論》云:「不緩加行中,又能如是勇猛精進,謂我今定當趣證,所應證得,不應緩慢。何以故?我有多種橫死因緣,所謂身中,或風、或熱、痧痰發動,或所飲食,不正消化,住在身中,或宿食病,或為於外,蛇蝎蚰蜒,百足等類諸惡毒蟲之所蛆螫,或復為人非類等之所驚恐,因斯夭沒。於如是等諸橫死處,恒常思惟,修無常想,住不放逸。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