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修真_說書會

宗鏡錄說書會-20210101【不知本心修道無益】

(第76章)

主講者:汝捨那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FdhVELD6pWk

本講上師觀念講述簡易整理(更多重點藏在細節中,文字無法表達,請全程傾聽領悟):

 

【無】

→(學員提問文中說…因為業力的關係才會覺得娑婆世界很髒,為什麼是業力的關係?)因為有業力就會有見惑跟思惑,有見惑、思惑才會有業力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怎麼會有業力啊?不是邪見邪思嘛,髒是比較的啦,你問世間的人會嫌錢髒嗎?你愛的你就不嫌髒,你討厭的你就嫌髒啦,那是一種邪見,是一種相對的,有相對落入兩邊就是邪見,《六祖壇經》裡面講的,就是陷入輪迴,輪迴就是兩個圈,就是相對的,落入兩邊,落入輪迴,這就是被動搖被動心

→(學員再提問文中提到無心,請問那無心是【把】這個…..)你要【把】一個東西,那不是兩邊嗎?他的【無】就是你要證到甚麼叫【無】,他的【無】跟你的【無】不同,啊我的【無】就是真空自在,放下一切啊,他的【無】就是逍遙自在,他的【無】就是道,一般人沒有證道的人不了解甚麼叫【無】,以為那個無都沒有,沒有就是有,因為你是相對的,落入兩邊,因為你沒有真正證道的人,講甚麼只是舉例,說給你聽的是讓你聽,幫助你去理解、去了解、去認知你所誤解的,但所講的他畢竟只是為了幫助你所舉例,他不是真理,手指月亮,手指跟月亮都不是,用手來指月亮,但是手指跟月亮都不是真正的月亮,那只是一種舉例,只是一種指引

→【無】不是沒有啦,真正道的【無】跟一般凡夫所理解認知,凡夫還是落入自己思想去形成那個【意念上的無】,但【真道的無】不是,不是沒有,【真道的無】就是自由自在,真空自在嘛,怎麼會是沒有?只是他不執著嘛,但凡夫就是你跟他講真空自在,他會執著一個真空自在,你跟他講無,他會執著一個無,反正你跟他講甚麼他會執著一個甚麼,然後認為自己懂了還在那邊臭屁,反正他就是不懂啦,無所謂,習慣就好

→(學員提問文中若有心則不安,無心則自樂)【安心了就無心】,你還不安心就有心,你還不安心嘛,一定有事情嘛,人事時地物,不安心一定是有甚麼東西嘛,那安心就沒有了,安心就無心了,一直都是無心的就是成道的,他就是一直安心,那只是看起來無心看起來安心,遇到事情就不安,那是假的啦,假成道者啦,假有道,安心就沒有心

 

【十度波羅蜜】

→(學員提問文中提第九波羅蜜力波羅蜜,那個力是指甚麼?)大神力,大神通力,大神通,文中只是找個方法解釋給你聽,它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樣,它是已經講到很高了,但包含了,信受奉持,信解行證,它已經講到很高了,所以如果你基礎的不懂,一般會誤以為

→就像一般人認為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不曉得那個甚麼叫本來,啊你都不曉得甚麼叫【本來】,那你怎麼知道【無】,哪【一物】又是甚麼?【一】是甚麼?【物】又是甚麼?沒有一個知道的,所以他嘴巴裡面講這一句話,他裡面沒有一個詞他懂,又更簡單的,比如說甚麼叫【道】?道就是放下一切,那道如果是放下一切,那放下的是甚麼?你懂嗎?一個人當他講甚麼話的時候,你只要點破每一個詞句他都不懂,他會講可是他完全都不懂,他只是鸚鵡學語,他只是照本宣科

→講十度波羅蜜,從最基礎的,【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六度波羅蜜到後面【方便、願、力、智】,這一個一個一個,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它是堆疊上去的,它的禪智境界是越來越高,所以到後來那個東西後面那四個幾乎無法形容,可以到第六個已經是無法形容了叫般若,就大智慧嘛,那你沒有大智慧你怎麼知道後面那四個?對不對,你要念到六年級才知道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十年級後面那四個年級教甚麼,那一般人都沒有大智慧,怎麼可能會懂得【方便】,大智慧行使的方便是甚麼方便?那大智慧後面行使方便所造成的【願】又是甚麼願?那個【力】又是甚麼力?【智】又是甚麼智?都不知道,以為是一般人小智小慧的智來充解第十波羅蜜的【智】,風馬牛不相及啊,完全不一樣,那就是境界越來越高,高到其實到第六就沒有辦法形容了啦

 

【定慧】

→陰陽就是定慧,道分陰陽,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陰陽就是一切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就是萬物的父母,舉例嘛就是同理,寶華王就是如來嘛,你要成就到成道,你要有定慧啊,有定有慧,定慧雙修,禪智不二,禪定雙修才能夠真正的成就如來成道,就這樣嘛

 

【選擇跟不選擇】

→(學員提問文中說有求皆苦,想求佛求道求福報,那就是一天到晚讓自己受罪)它講的追求是執著,偏執了,就是沒有的話他就覺得不可以,他就偏執執著一定要有,你如果不執著了,當然就不會有,可是如果你執著不執著,一樣是一個執著,比如說今天一個人他打網球,他沒有執著一定要打網球,那對他有好有壞,如果他不執著打網球,他打網球他只是在享受他在玩,他只是在享受,可是一個不執著打網球的人,他也不會得到網球比賽冠軍啊,這就是利弊,就看你的選擇

→眾生都有他的選擇,你的選擇就會讓你落入輪迴,但落入輪迴沒有一定不好,只是你選擇清楚了,就要承擔後果,但成道是超越選擇,一般人是【沒有選擇】的權利,那有一部分人是他【有選擇】的權利,這兩種【都是選擇都是輪迴】

→那成道是跳脫的,他沒有【選擇跟不選擇】,他不用被強迫,他也不會被左右,所以他是跳脫的,那到底是甚麼?真空自在了啊,還有選擇?那如果還有選擇,還有真空自在?

→受罪沒有一定不好,受罪就是一種輪迴,但輪迴沒有一定不好,是一般人他的受罪是被迫的,但是如果你是自找的,那就是活著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嘛,但成道沒有這兩種啦,成道是超越這兩種,反正他還是真空自在的

 

【方丈】

→(學員提問文中說方丈為什麼不是九尺或一丈一)文中南老師不是告訴你這裡面有祕密嗎?他告訴你有祕密就是希望你自己參啊,要不然南老師就講破了啊,南老師苦口婆心就是希望看到這本書聽到他錄音帶這一段的人,希望能夠自己【參】,自覺,苦口婆心啦,啊可以講就講出來了啊,對不對,啊也不自己參,老是要聽方便答案,都枉費人家一番苦心,啊我如果講出來,說不定其他學員都想要自己參,說不定他們參得透,說不定已經參透,啊他們就想要自己參,那我跟你講也都不參就要聽人家講答案

→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我不要這麼快告訴你,其實我有告訴你原因啦,我一定知道答案嘛,你要考慮到他們就是有這種可能,我都講過了,你再去聽這一段十遍二十遍,你就會知道我苦心啦,我不是要炫耀自己,你也要考量別人,南老師他不講破的東西就是希望你去【參】,他很簡單的道理

 

【無所求】

→(學員提問文中莫與心為伴,無心心自安;若將心作伴,動即被心謾)有所求就會動心,就會被騙啦,啊你就無所求,【無所求】就可以安心,你有所求你就心不安嘛,【你真的無所求就安心自在】啊

→(學員再提問無心是無所求嗎?)有道的人【無心】就是無所求啊,那一般人的無心不是無所求,是無明,是無知,是不知道自己要甚麼,他不是無所求,他是不曉得自己要甚麼,他不是不要女朋友啦,但是你給他他也會收啦,但是都不是他要的,但成道的人是不需要,是真的不需要,所以是真的無心,那沒有成道的人就是你給他他也會湊合著用,但是他不曉得他到底在幹甚麼,那個不叫無心嘛,他以為他叫無心啦,那叫無恥啦

→有一個人物,他有寫一本書叫無求,前幾年我有批評過,他這本書是不對的,因為他沒有真的做到,因為你真的做到【無求】,那你不會出書啊,你說你無求你還書一本書?那不是在求名嗎?但是這個人這幾年表現很勇敢,國際人物,所以我覺得他那本書可以名正言順取名叫無懼,無懼就名符其實,因為他不怕,你關他他不怕,反正你要怎麼料理我隨便你,已經活夠了,你要把我怎麼樣隨便你,喔那無懼可以,但無求就明顯不對,沒有搭啦,改個字就好了

→你要知道嘛,它是代表甚麼意思,可能一般人誤解啦,會對自己的品質跟境界道行有錯誤的認知,所以才會下的註腳是錯誤的,他不叫無求他叫無懼

 

【動而未動】

→(學員提問文中當體是無者,則直了無生,以一念起處,不可得)啊就真空自在當下現前啊

→(學員提問文中南老師舉例法師到外面弘法…..請老師舉個現在的例子甚麼是動而未動)我很難跟你舉一個別人的例子,這樣我有回答你了,(有學員點頭說就是老師,老師就是這樣子),他的意思是我【有教跟沒有教一樣】,不是剛好這一句話嗎?這樣是誇了我,但是對你們大家又很不好意思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學員提問文中提到《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就該怎麼辦怎麼辦啊,該笑就笑,該哭就哭,該生氣要生氣,就這樣啊,中的就是該,中的念ㄓㄨㄥˋ,中的中,啊這個是中和,兩個是同樣的意思,就是你要達到那個目的,就是你【道】該怎麼辦怎麼辦,可是一般人不會,不知道該如何自處,該如何應對啊,所以,為什麼儒家從最基本為人處世灑掃應對,從最基本的教導,從小事做起,這是基本的,基本的紮實,後面才能夠進階變化推陳出新,但現在的人空殼,沒有基本,基本不懂也不在乎,周遭的人事物長輩也沒有人在乎,被物質文明科技牽著鼻子走,以至於基礎淡薄、空洞,就盲目地要去追求外在的變化、推陳出新,以至於兩頭空,傳統的也不會,現代的你也追不上別人,兩頭空,但是你基本你該做的會你紮實了,你要做甚麼,進可攻退可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現在的人沒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他覺得這四個東西是鬼扯蛋,這四個你不會你想要修身?你身何以修啊?你要格物致知啊才能夠誠意正心啊,這樣身才能夠正啊,端正其身才能夠齊家治國,前面四個都忽略就直接說我身已修家已齊,國已治,天下太平,鬼扯蛋,現代的人就是喜歡打高空,好高騖遠,都是空砲彈

→奶油小生,他裡面至少還有奶油,現在的人裡面是塞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有毒物質、化學的調味料,賣給你說這很好吃,吃前面幾口,美味好吃,後面就開始副作用、膩了,不舒服,覺得怪,覺得味道就是不舒服,現在的人就是這樣,為什麼?因為沒有根本,【不知本修道無益】

→格物致知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就格物致知了,你大智慧到彼岸就可以格物致知,那你還沒有大智慧到彼岸的話,所以你要格物致知啊,對不對,你要大智慧到彼岸才可以格物致知,你自然知道要誠甚麼意,正甚麼心啊,你才能夠知道身是不是已修,家是不是已齊,國是不是已治,天下是不是太平

→那你如果沒有大智慧到彼岸,你要誠甚麼意?你意不誠,因為你不曉得你的意是甚麼意啊,你不曉得你要意甚麼?你要思甚麼?你的意思是甚麼你不知道啊,啊你也不曉得你的心要放在哪裡?就心不正啊,那你身怎麼會端正?怎麼會修?沒有修啊,你哪裡有修?這就是很荒謬的道理啊

→一個人走路回來,他說你看看,我走路多好看啊,他跟你說他走得很好看,那你說,你剛才是在走路嗎?為什麼?因為他用跑的,然後他反過來問我,啊這樣不是走路喔?要不然甚麼是走路?你走一遍堂堂正正走一遍給他看,他說喔他以為這個只是人放在那邊自然的擺動,人走路就是人放在那裏自然的擺動,所以叫【不動心】,【端正行步】,現在的人連這個都不會啊,你懂嗎?現在的人是連基本都不會,你每一件事都要從基本跟他講起,因為他沒有一件事情是對的,以前的人會講這個會教這個,以前都在教這個,現在沒有人在教這個,因為沒有人會沒有人知道,多慘啊,沒有關係啦,越錯亂的時代,越輝煌的年代,OK!Yeah

→以前有個笑話,說到山上大露營,露營的時候,有一個小隊大家都圍在那邊不動,那帶隊的輔導小隊,到那個小隊問說啊你們大家怎麼圍在那邊都不動?其他人都開始在忙了,在紮營煮飯了啊,你們怎們還沒開始準備?他們異口同聲回答一個答案,【我忘了把媽媽帶出來】,這就是現在人的基本,【忘了帶出來】,放在心王那裏

→(學員再提問及分享聽老師上課講解很精采)一切都是修行啊,你看我教甚麼都是這樣,你其它東西讓我上你就知道了,上歷史是這樣,上國文是這樣,詩詞歌賦一樣,上佛經、道經,上可蘭經,上聖經,都一樣,我講甚麼都是你會前所未聞,像一般人連吃飯都不會,出去外面都教他們怎麼吃飯,連點菜都不會,點的都是肥油膩重口味的,還好他們有問我啦,我說啊你都點甚麼,他們講一遍,我說啊你不覺得太油膩嗎?沒有陰陽平衡,他連點菜都不會,你看看多累啊,應該是我們都很悠閒,不是要逍遙十方自在嘛,去悠閒去到哪裡人家都點好了,點了也對,餐廳也選對,坐的位置也對,不要說坐哪裡還要問我,啊坐的也舒服的,菜上的也對次序也對,聊甚麼也聊的很開心很自然而然,這樣就是道嘛,啊一般人不知道啊,所以你要每件事情有機緣點他,啊其實可以怎樣怎樣…..就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問題,我講的都是真實的例子,在坐還有遺老啊可以證明

→(學員分享快樂的跟老師學習後自己心境的改變,家人心境的改變,覺得修道是快樂的)

 

【善護念】

→(學員提問文中提到《金剛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為什麼如來要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要知道真空自在當下現前,現前的是甚麼啊,這當然要善護念囉,就這樣

→(學員提問善護念的善指的是甚麼?)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就是真空自在

 

【一念初起,無有初相】

→(學員提問文中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甚麼意思?)因為你要知道甚麼叫真空自在當下現前,啊那個一念才知道那個一是甚麼,一從何處而來,真空自在當下現前的一念,是真空自在自然而然的一念,不是還有人相,不是還有我相,不是還有時間相還有空間相,還有眾生相,說那個叫一念,那不叫一念,那叫凡夫的無明,你看世間所有天地萬物,它是真空自在當下現前的,那就很自然而然的該怎麼辦怎麼辦,啊一般凡夫不是啊,他沒有真空啊,他也不自在啊,他沒有當下現前,他是當個渾蛋啊,當個凡夫啊,用凡夫的造作心,有所求的心,往外的心,歪哥的心,邪見邪思,然後妄以為這就是道,以為那個就是起心動念,那個不是道的念,那是凡夫念,因對果就對嘛,因是真空自在當下現前,現出來的那個才是真正的一,道的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前提是道

→那如果是凡夫的你,你生的一跟二、三就是輪迴的道,啊還是道,但前面請加凡夫,那不是道,沒有那麼簡單啦,因為你比道更複雜啦,你比道還多兩個字

 

【真空自在當下現前

→(學員提問文中說無心約教有二,一者澄湛令無,二者當體是無)他說你有兩條選擇,一條是道的,一條是凡夫的,那個澄湛令無就是凡夫,那個當體是無就是當下即是,就是道,就這樣,他其實拐彎抹角說看你是凡夫還是有道的人啦,所以要用文言文才值錢…..

→(學員提問如果有道的人教凡夫就不會用凡夫的方法了嗎?)為什麼不可以?還有不能跟能?那就是凡夫思維啊,他沒有侷限,神鬼莫測啊,大智慧到彼岸就是你猜不透想不通的,神鬼莫測啦

→(學員提問是以但得無心,境自不現。既無對待,逆順何生?文中說到了空的境界是絕對的,那請問絕對的意思是甚麼?)絕對就是真空自在,真空自在是絕對的,它不是相對的,它不落入兩邊,因為它沒有分別,它其實沒有那個1,因為它是真空的所以它沒有那個1,它是絕對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以為真空是沒有,或者是暫時的沒有,都是誤解,真空就是自然,一般人不會自然,因為一般人存在就違背了自然,因為他往外求,凡事以我為出發點就違背自然,既然是因錯的違背自然的我相、我執、我慢、我見,他怎麼可能,他的所作所為的一、二、三再生的萬物其實都是凡夫輪迴,都不是道啊,就這麼簡單,邏輯學

→(學員再提問很多西方的宗教他們覺得上帝是絕對的)那個沒有絕對啊,西方的祂就沒有絕對,比如說他們說他們信仰唯一的神,那唯一的神從何而來?他怎麼講他都…..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真空自在啊,他有一個1,那1從何處來?(學員回答說從他自己)不可能啊,1不可能從1而來啊,一定還有個源頭,那真空自在是甚麼?真空自在就是真空自在,所以它叫絕對,我不是否定聖經、可蘭經,我不是否定這些經典,是一般人不了解這些經典,一般所講的上帝不是講單一個神,它是講一個真理,一個真諦,一個天地宇宙的法則,它可以示現成為一個神,但不是只能夠做一個神,但是一般宗教人士是誤解為,所謂的上帝,所謂的阿拉或者真主就是一個神,這是謬誤,所以,玉皇大帝有幾個?所以,佛有幾個?一切都是佛啊,只是覺悟成道的跟還沒有覺悟,還有寧願不覺悟,寧願墮落輪迴,只是這樣子而已

 

【放下一切】

→(學員提問文中說沒有出息的人不能學佛,學佛是大丈夫事)甚麼都是在賭啊,啊你為什麼要選學佛?學佛就要堵一切啊,學其它的可能傷財、傷命、傷身,但學佛你要放下一切,那是玩最大的,其它都玩比較小的不會玩到那麼大,學佛就要放下一切

→因為佛祖怕嚇到人,所以才有分,所以就把學佛,因為其實它就是放下一切,就把它切割,祂怕大家都嚇跑,因為祂講真相之後怕大家都嚇跑,把你分小中大到絕對,絕對叫如來嘛,絕對就是剛剛說的第一個,放下一切,那因為怕會嚇跑,所以分小中大,沒有啦祂騙你的啦,因為你選小,祂會說既然你選小要不要換,像買房子,小套房換中一點的三房兩廳,你三房兩廳祂跟你說要換豪宅,那你豪宅祂跟你說換社區,到後來祂騙你,從菩薩的社區換成國家,變一個教化一大世界,就是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把你們牽到【放下一切】啦,玩這一場,這叫學佛啦,就是先玩小中大體驗營,最後再如來體驗營,就是剝奪你的一切,就這樣

→你看那個露西法,那個波旬都不會玩那麼大,波旬就用另外一種說法,我不要你的肉身,我不要你的錢,我只要你的靈魂,人家這樣不是比較好聽比較文雅嗎,啊人家學佛要放下一切,剝奪一切,一般人聽了就覺得貪成這樣,人家露西法比較不貪,波旬撒旦比較不貪,露西法只要你的靈魂,你聽完之後,學佛要剝奪你的一切,人家大魔王只要你的靈魂,這樣聽起來不是比較仁慈?對吧是不是,懂得做生意的方法了吧?你看過大騙子之後再看這中騙子,這個還比較合理一點,所以大家現在這邊的追隨信眾越來越多了

→【放下一切】是起點,天地山川草木不是都放下一切嗎?那個是起點啦,(學員再提問那道的品質是?)放下一切,佈施一切,不畏一切,祂核心品質不會變,核心品質變的話那就是被外物鉤牽,那叫無恥,那不叫無求,那不叫不動心

→(學員提問如果不選擇學佛選別的去賭的話)一般小學體驗營,中學體驗營跟大學體驗營,還有菩薩班體驗營,就是社會人士體驗營,放下一切那是終極版的啦,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那選別的…..結論是也會是這個,但遙遙無期啦,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才會知道,久到後來你也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這一切都已經灰飛煙滅不復記憶了,他才終於知道,啊這樣就死無對證了,他也礙不著你,你也礙不著他,你也管不著他,他也管不著你,只有成道的人才知道,很可憐,就要面對一些死無對證的人

→(學員提問成道的人自度度人…跟一般大中小的度人..)從外面來看是有,從成道人本身他沒有,一個從外在來看,來看真正成道人的度人跟一般大中小的度人是不同,但對成道者本身他沒有度人的概念,他自然而然嘛,哪有度人?還有度人?那誰要當船?誰要當人?誰要當度?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你看過真的東西,你再看大中小

→比如說你看過真正的銀河之後你來看地球上的河,你可以分地球上的河叫小中大,因為你看過銀河嘛,然後人家問你說那銀河有多大?你只能比較,因為那都沒有辦法比嘛,那真道就像銀河一樣,可是,你們可能也不曉得甚麼叫銀河,銀河就是當你在埃及在撒哈拉沙漠,很晴朗的天氣裡面你去看夜空,整片繁星的星海叫銀河,所以你看過那個銀河再看過地球上的河,就有分小中大,但是跟真的真道來比,他只是一種比喻,你體驗過真的,你再看其它的就會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凡夫的東西跟你要成道這中間所有的一切都是交互影響的,錯綜複雜,那只有一個不是,所以它是絕對的叫道,叫真理真諦,叫無上叫第一義,叫上帝叫真主,那是絕對的,沒有甚麼交互,交互作用那是因為要形容,相互對待

 

【沒有希望的下一代】

→(學員提問過關的遊戲)因為以後的時代越來越艱困,就好像過關的遊戲一樣,以前的時代不會那麼明顯,因為是五濁惡世末法時代越來越艱困,就好像關卡一樣,關卡重重,障礙處處

→(學員再提問這種遊戲就可以讓他們體驗得到嗎?)他們才有目標啊,不然他們不曉得心念要擺在哪裡,沒有目標沒有信仰,因為現在的人沒有信仰,沒有中心思想,沒有真正的信仰,他有表面沒有真正的,因為他打從心裡就不相信這些,他只是參與,他打從心裡不相信,就是言行不一,他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他加入某個組織但是他不相信這個組織,但是他是因為有利可圖,有好處或是暫時得過且過,他可能加入一個團體他是為了交女朋友交男朋友,加入了組織是為了自己跑業務為了自己拿到訂單,他不是真的相信這個組織的核心思想核心信念,所以你要有給他一個目標,真正的目標

→那一般組織一般對真道正法曲解,以為真道正法所定的東西是外在的東西,或者是空洞的東西,其實真道正法定的東西一點都不空洞,也不是往外求,也不是說某些特定人士才可以,所以,當你慢慢透過這些關卡讓人了解,你有個目標,讓了解,原來達成就可以出離,就可以成道或出離,都是同一個意思,那至少有一個目標嘛,有希望才有奮鬥的動力,那現代的人沒有動力,就【沒有希望的下一代】,沒有希望的下一代就是沒有生存意願,他沒有動力,他眼神沒有光芒,他的人生沒有引擎沒有燃料,空洞,言不及義,生命都是一場空洞粗製濫造的東西,沒有辦法整合,因為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引擎】,【強有力的中心思想】去凝聚,凝聚你的身心靈,凝聚你所有的一切,你必須要有很強大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你要真正的去認可,願意去為它犧牲奮鬥一切

→現在的人沒有,怎麼會有,他的東西一敲就破了,你說你活著是為了甚麼?交女朋友,對啊,很空啊,他跟你講一個很空洞的名詞,為了名利為了…那很空洞啊,一戳就破,他不會為他拋頭顱灑熱血啊,他做那些是為了滿足自我,那自我的核心是甚麼?回到原點,自我沒有核心,所以他空洞,所以他沒有未來,所以現代的人為什麼活得沒有希望,因為他【沒有中心思想】,所以他沒有希望,所以他活得無力啊

→你要給他【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不是宗教,真正的信仰就是可以凝聚他身心靈所有為它燃燒一切奮鬥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是真的,顛簸不破的,是真正的真理真諦,那是甚麼?是你要實踐你的人生,實踐你的夢想,完成你這輩子你真正想做的東西,一定有,不然你不會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嘛

→而如果你都沒有甚麼目的,沒有甚麼夢想的話,你不會出生出來啊,對不對,一定有啊,那你要找啊,那你找不到不代表沒有,所以你要知道【有這個中心思想】,它是滿足、實現你的人生

→那現代的人沒有,因為現代的人都被外在的物質科技文明所左右,誤以為那些東西是追求,可是那些東西會越追求越空虛空洞,然後越來越讓自己真正的本質,真正純樸的心志,慢慢的喪失,慢慢的毒化,然後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本質,越來越痛苦,所以他們就是製造痛苦的根源,你的所作所為就是製造痛苦的根源,因為你不會走在【真】的路上,你走在虛假的、錯誤的、往外求的物質科技文明,被周遭的人影響,被網路影響,被一些泛泛之見影響,被一些自以為是的成道人士左右

→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本心】是【本自具足、能生萬法、本無動搖、本自清淨、本不生滅】,你一定有你該做的事情,有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你不要認為自己不可能,自己做不到,怎麼樣怎麼…..,有志者事竟成

→但是現在的人覺得做不到,周邊的人做不到,那周邊的人會認為說物質科技文明可以做得到,可以嗎?那現在世界亂成一團在亂甚麼?英國醫學科技不發達嗎?德國醫學科技不發達?為什麼30萬人逃離倫敦,那些人難道沒有宗教信仰?那他們在逃甚麼?不是說不動心?不是說安心如如不動,那他逃甚麼?不是高科技文明的大國嗎?更不要說美國,你在逃甚麼?

→你看現在很多的人沒有中心思想,不安心啊,遇到事情,板蕩見忠貞,亂世見英雄,遇到考驗、挫敗、難關,才知道你的道行啊,臨危不亂嘛,一通電話打來,怎麼樣要怎麼樣,要怎麼樣就這樣,啊沒事啊,對啊,你覺得有事嗎?是你有事不是我有事

→現在的人沒有【核心思想】,考驗一來就垮了,你信仰的東西,你追求的東西,你誤以為他們可以,他們一定過得很好,不是有王室嗎?不是有醫療團隊嗎?有多少大的實驗基金會設立在英國、德國,他們在怕甚麼?怕甚麼?現在應該這麼久了,一年,一年了還處理不了,那你要多久?所以他們叫有道,啊你去追求那個要跟他一樣,獲取高學歷、成就高等的、要高的貴族、高的王室、高的資源、最一等的人才、最先進的科技、最先進的資源,還有世界所有大的人才挹注成立了,然後又如何?一個考驗來不是全部都垮掉嗎?在逃甚麼?

→你們所追求的,這些人所追求的一切,其實都告訴你,【一場空】,【騙局】,考驗一來,地位、權力、財富、所有甚麼人才、智慧人才、多聰明才智、多有辦法,都是騙人的,要不然他們在慌甚麼啦?在慌甚麼?啊怎麼會被孤立咧?對不對,在慌甚麼?不是如如不動?

→有道的人就如如不動,從來沒有慌過,你有看過有慌過?

→(學員再提問為什麼可以藉由手遊遊戲電腦遊戲)幫他了解,慢慢的,因為一般人必須藉由手遊遊戲情境輸入,才有辦法同一個介面去理解,你跟他說【梵唱】他會先入為主排斥,因為認為你有宗教思想本位主義,啊你撇開宗教,他如果完全不信的,你就必須有沒有宗教思想、包裝或是任何的性質的,你跟他說喝【下午茶】(Angel MóYǎ TeaTime)他也不喝,如鴻搞了老半天下午茶他也不喝,你再過來就是用世俗的方法,用遊戲、手遊、電玩,但是他還是只能吸收一部份啦,不可能全面啦,他一定還有一些他會慢慢,但是核心你弄了就好了,核心你已經弄了,我們不是有網路,有講義啊,有上課,有錄音帶啊,甚麼都有啦,全部都有,要喝下午茶有下午茶,要喝高山茶有高山茶,銀河茶有銀河茶,畫面不是有高山有銀河嗎,看你要甚麼,任君選擇,其它的就是順其自然會開衍萬物會自然而然,就這樣囉,他都可以,只是他要怎麼樣有緣的搭得上,因為一般人一看,這不喜歡他就不會碰,那有緣的話,一搭他就上了,就這麼簡單,其實甚麼都做好了,只是緣份還不到而已

→就這樣嘛,所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啊其實是幫助你去了解啦,真理真諦是個嘛,這些只是幫助你去了解甚麼是真理真諦,但不是真正的,他像個舉例嘛,這是為了要接引一般人,要不然一般人會先入為主有宗教的歧見異見,其實不一定要搞宗教嘛,對不對,你搞遊戲、搞電影、搞電視劇嘛,還是搞其他的,都可以都可以把他弄啊,但是我們不可能那麼有空啊,我們就弄一些,其他的就交給其他人,總要留一些給別人做嘛,你甚麼都做完那別人都沒事做

→(學員提問成道,那個道)換個說法比較文雅一點,比較洗鍊一點,叫實現人生、實現自我、圓滿自我,我們講義都有,而且講過很多次了,了解自己、彰顯自己、實踐自己、圓滿自己,一直都是啊,究竟的時候就是自然而然,可是這樣很無趣啊,你就再也不會追求金塊了,就安心不動心了

→從外面看成道的人他是佈施一切、放下一切、不畏一切,但對成道本身他是真空自在當下現前,該怎麼做怎麼做,無罣無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他還說我放下一切?那是從外面來看(成道者)

 

【我】

→(學員提問這章講無心,如果真正到無心的話…)甚麼是真正的? (學員回說證到無心境界)是誰的?誰證道?(學員回沒有誰證道)所以你在問誰的道?是誰對這東西不了解?因為是【你】才會竹竿接菜刀,禪宗祖師不會,如來也不會,我講的也不會,一切的源頭都是【你】,你妄要把這些都湊在一起,所以你一直在亂,因為你一直在竹竿接菜刀,為什麼?因為有【你】,其他我剛剛講那些東西都是真空自在的,只有你不是,所以你一直竹竿接菜刀,你怎麼接都是錯的,因為有【我執、我見】,我剛剛講那些都沒有,所以他可以真空自在,他不會竹竿接菜刀,因為他不置一物,他無我、真空自在、當下現前、該說甚麼說甚麼、該穿插隱晦、節節貫串、延綿無盡,所以他不會竹竿接菜刀,因為他無物、無我、無相、無一切,你就是一個【我】阻礙了你

--------------------------------------------------------------------------------------------------------------------------------------------------------------------

※宗鏡錄原文                                                                                                    

等學而明見佛性,莊嚴而可度眾生,為法國土之王。因茲二力,出生死海之底,全假雙修。 

散妄亂而似風吹雲,破愚闇而如日照世。動邪見之深刺,拔無明之厚根。為大覺海之陰陽,作寶華王之父母。備一乘之基地,堅萬行之垣牆。以此相應,能入宗鏡。 

前據台教,明五百番安心法門,皆為逗機,對病施藥。今依祖教,更有一門,最為省要,所為無心。何者?若有心則不安,無心則自樂。 

故先德偈云:「莫與心為伴,無心心自安;若將心作伴,動即被心謾。」 

《法華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淨名經》云:「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即是除妄心之有。外境本空,以心有法有,心空境空故。 

《起信論》云:「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是以但得無心,境自不現。既無對待,逆順何生?以逆境故,生瞋惱疆賊干懷;以順境故,牽愛情華箭入體。能令心動,故稱不安。 

今若無心,坦然無事,則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 

所以阿難執有而無據,七處茫然;二祖體無而自安,言下成道。若不直了無心之旨,雖然對治折伏,其不安之相,常現在前。 

若了無心,觸途無滯。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 

又無心約教有二,一者澄湛令無,二者當體是無。澄湛令無者,則是攝念安禪,蠲消覺觀,虛襟靜慮,漸至微細。當體是無者,則直了無生,以一念起處,不可得故。 

經云:「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真護念。」

----------------------------------------------------------------------------------------------------------------------------------------------------------------------

※更多內容可至以下網址參考或下載:

https://www.wonderful-paradise.com

並可參考聆聽網站裏另一堂課的網路有聲書連結 :Angel MóYǎ TeaTim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